我渴望回到森林中的家园。
那草地上的一条小路。
那海岬上的一座小屋啊。
那里的果树还能采到大苹果吗?
被风吹拂着的庄稼
是否还在嘘嘘地响着摇晃?
在我扎过帐篷的地方
是否还有钟声
有节奏地在傍晚敲响?
那儿长存着我的记忆?
那儿会活着我的死亡?
我吝啬地用着漫长的岁月,
那是我的命运在灰色线上摇动的岁月吗?
我像个阴影一样生活,
我的记忆也在阴影中活着。
树和小屋并不靠近,
屋门还在沉沉地锁着。
台阶上堆积着的
是被风吹聚在一起的
枯叶的地毯。
让别人去狂笑吧,
让新的潮水
在桥下过分宽阔的溪谷里
去汹涌流淌,
我不想听,也不想说,
我坐在我的屋子里,
在窗户旁,独自凝思。
那里是我的王国。
当他们闭着眼睛坐着,
永远不要以为他们老了。
我们离开的那些人,
我们抛弃的那些人,
很快就会失去香味和颜色,
如同花朵和青草,
我们从心中撕碎
一个名字,就像从你的窗框上
擦掉陈迹灰尘。
他们站起来那么高大,
就像高大的幽灵。
他们给大地
和所有你的思想披上阴影,
你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每晚回到家中
如同燕子回窝一样。
一个家!这是安全可靠的地方,
我们筑起围墙来使它安全可靠
——我们自己的世界——这唯一的
在世界上我们所建立的家。
(石琴娥、雷抒雁译)
【赏析】
或许是在国外游历太久,诗人海顿斯坦常常思乡,如同他在另一首诗中写:“我渴望着家乡已八年之久。连梦中我都渴望着它。”所以他会写下这首《家》,表达对安宁温馨、贮藏着丰厚记忆的家园的向往。
第一小节描绘了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情图: 森林、草地、苹果树,风拂过庄稼,晚钟敲响……这是古典诗歌里理想家园的模样。而诗人用殷殷询问的语气回顾这些美景——庄稼是否还在摇晃?钟声是否还在敲响?——其思乡心切、深情向往的情态呼之欲出。
下一节,诗句转向了记忆、心理、人生感悟等更深层的东西——思乡并非简单地想念旧时田园风光,而是反顾昔日那一段生命。“让新的潮水/……去汹涌流淌,/我不想听,也不想说”,抒情主人公已经不关心生活的新进展,历过沧桑之后,只渴望能静静地回忆。记忆的国度是完全可以自主的天地,“这是一个他可以停下审视、组合、详详细细展现的世界……这里他是只享受自己的记忆魔河的财富本身所局限的神。”(贝克特语)因此诗人说“那里是我的王国”,主人公可以关门闭户忘却世事,沉浸在对过往的追忆与省思中。而进入这一层面时,我们发现诗歌情调不像第一节那样明朗美好,而显得略为低沉忧郁,“命运在灰色线上摇动”,“我像个阴影一样生活”,往事并非件件鲜妍美丽,主人公触抚往昔,心情变得沉郁。
第三节,主人公继续着生命感悟: 年少轻狂时不以为然,离开、抛弃过的人,不料日后却发现自己实际上深深地受着他们的影响。这种感觉也许是很多暮年之人常有的感觉: 少年时目中无人弃绝一切古旧的东西,中年以后忽然发现传统竟深深根植于自己身上。那些当年以为能像擦灰尘一样轻易抹掉的名字,实际上笼罩了大地。既悟此道,主人公也不再企望新的漂流或新的思想突围,他的身心都渴望回归与安定,在抛弃、追寻、流浪过之后,让身体回归田园家居,思想亦回归旧日传统,人生最好的归宿,莫过于安全可靠的——“家”。
(钟丽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