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摇篮曲 [捷克]杨·聂鲁达》读后感

睡吧,圣婴,睡吧!

只有你在摇篮里安卧,

穷人们的苦命孩子才能躺下

唉,人类曾多次得救

而最终总被犹大出卖,

睡吧,圣婴,睡吧!

睡吧,圣婴,睡吧!

在这光秃的干草上你睡得多香甜,

我们屏息地围在你身旁

而你,永恒真理的儿子

也需要憩息?

睡吧,圣婴,睡吧!

睡吧,圣婴,睡吧!

你在睡梦中积蓄力量,

去克服重重困难

你面前的道路漫长,

人类得救的道路茫茫,

睡吧,圣婴,睡吧!

睡吧,圣婴,睡吧!

为了那四海皆兄弟的教诲,

他们重又把你落入了苦难

而人类尚未挣脱枷锁之前,

也还需要有巨大的牺牲——

睡吧,圣婴,睡吧!

(蒋承俊译)

【赏析】

在捷克文学史上,杨·聂鲁达有“圣”、“捷克现代诗歌的奠基者”、“捷克现实主义散文大师”等美誉,由此可见他非凡的艺术魅力。20世纪下半叶,智利著名诗人、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就因为仰慕他的文学成就,将他的名字用作自己的笔名。

杨·聂鲁达的文学活动是从创作诗歌开始的。他主要创作了六部诗集,其中1883年发表的诗集《民间故事诗与浪漫曲》,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正如捷克文学评论家们所认为的,这部诗集体现了聂鲁达在人性与艺术方面的一切特点: 人民性、民主性、对社会与革命问题的关切、幽默与完美的艺术形式。《圣诞节的摇篮曲》便出自该诗集。

摇篮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它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大多模仿摇摆的律动,有摇荡之感。聂鲁达的这首诗歌,将摇篮曲的这种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全诗分为四节,每节六句,都以“睡吧,圣婴,睡吧”开始,又以同样的句子结束,结构匀称,回环复沓,宛若母亲轻声地吟唱,一字一句满载着浓厚的爱意和深沉的期待。那么,聂鲁达的“爱意”是什么?他的“期待”又是什么?

我们知道,“圣婴”指的就是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耶稣。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世人都犯了罪,破坏了人与上帝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上帝爱世人,于是派遣他的独生子——耶稣,降世为人,替世人赎罪,以便恢复原本的和睦关系。耶稣后来被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出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耶稣复活,完成了救赎计划。信徒们为了纪念耶稣,后来就以耶稣诞生的日子为“圣诞节”。

通过追溯这段故事,然后结合诗文,聂鲁达的良苦用心便跃然纸上了。他一声一声地安抚着圣婴,因为“只有你在摇篮里安卧,/ 穷人们的苦命孩子才能躺下”。圣婴作为救世主,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希望,只不过希望的兑现还需要一段成长的时光。聂鲁达衷心地祝愿圣婴能够睡得“香甜”,“在睡梦中积蓄力量”,以便最终“克服重重困难”,使“人类得救”。这便是他的爱: 对人民的爱。这便是他的期待: 对民主的期待。

诗歌中有很多内容都影射了19世纪捷克民族的历史现状,这也是聂鲁达的高明之处。比如,在第一诗节中,聂鲁达写道:“唉,人类曾多次得救 / 而最终总被犹大出卖。”事实上,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捷克开始进入了争取独立的“民族复兴”的时期。然而,当时捷克的社会状况非常复杂。贵族、地主、官僚都是日耳曼人,城市上层生活也已经完全日耳曼化,软弱的捷克资产阶级又不能提出自己明确的政治纲领,1848年的民主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到了6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捷克的民族热情和政治高潮再次出现,却因为政治团体的内部分裂而每况愈下,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生活再一次陷入危机之中。这条追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的道路“漫长”、“茫茫”,而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更使得前进道路上布满荆棘。可恶的“犹大”是谁可想而知。

聂鲁达认为,文学创作必须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必须同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自开始从事文学活动直到去世,他始终站在捷克文化生活的前列,一直在为进步、民主、自由而战斗。这首《圣诞节的摇篮曲》,在重章叠句中充分传达了聂鲁达这份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拳拳期待,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蔡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