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橡树叶离开了它的亲密的枝头,
为无情的风暴所追逐,飞向旷野荒丘;
它受尽寒暑困苦的摧残而枯萎凋零,
就这样地终于辗转漂泊到黑海之滨。
黑海岸上长着棵年轻的繁茂的白杨;
微风在抚摩着绿枝,正同它倾诉衷肠;
几只极乐鸟在碧绿的枝头来回晃动;
它们正在歌唱着这海上女皇的光荣。
漂泊者紧紧贴在高高的白杨树根旁;
它怀着深深的悲哀恳乞暂时的寄藏,
它这样地说:“我是一片可怜的橡树叶,
我未老先衰,我生长在那寒冷的原野。
“我独自茫然地在世界上漂泊已久,
我凋残了,没有梦也没有安息的时候。
请你把这异乡客收留在你的绿叶间,
我知道不少稀奇的绝妙的故事美谭。”
“我要你有什么用?”年轻的白杨对它讲,
“你又脏又黄——怎能配我那鲜丽的儿郎?
你多闻多见——但我要你的故事干什么?
极乐鸟的聒噪早已折磨够我的耳朵。
“走你的路吧;呵,漂泊者!我不认识你呀!
太阳爱我,我为它而生长,为它而开花;
在这里我把我那树枝向着天空高伸,
而那寒冽的海水在冲洗着我的树根。”
(余振译)
【赏析】
这首诗犹如一个寓言,橡树叶与白杨是对比鲜明的一对主人公,前者孤独飘零,后者春风得意。橡树叶向白杨祈求一个栖身之所,遭到白杨的嘲讽和拒绝。显然,橡树叶和白杨各有象征意义。“被无情的风暴所追逐”的“树叶”的形象,在18世纪末19世纪前半期俄国和欧洲文学中,常常象征政治上的“放逐者”。在当时的俄国,这样的放逐者多是思想激进的进步人士,他们追求理想,却被沙皇政府迫害,流放,远离家乡,远离朋友,远离政治的中心,个人的幸福和理想的出路都没有着落,希望在哪里?不知道。
作为诗歌,象征物与象征的对象之间往往似是而非,见仁见智,不能确指,也不必确指。这里的橡树叶可能指政治上的实际的“放逐者”,也可能是指一种精神上的放逐和漂泊。当时俄国的许多人对黑暗的现实不满,但是对现实又无能为力,内心痛苦,迷茫,找不到方向,如同一个漂泊者,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失去了生活的根源,也正如“橡树叶”离开了“它的亲密的枝头”,一个人来到一个偏远陌生的土地(“漂泊到黑海之滨”)。
诗中形容橡树叶“独自茫然地在这世界上漂泊已久”,孤独是诗人经常表现的主题,如《帆》:“在大海的蒙蒙青雾中,一叶孤帆闪着白光”;《在荒凉的北国有一棵青松》:“在荒凉的北国有一棵青松,孤寂地兀立在光裸的峰顶”;《悬崖》:“悬崖独自屹立着沉思,在荒野里低声地哭泣。”诗人政治上不断受迫害,在19世纪30年代反动统治加剧的形势下,诗人倍感孤独,诗中写橡树叶“独自茫然地在这世界上漂泊已久”就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这首诗借鉴了寓言的写法: 有主要角色——橡树叶和白杨,次要角色——极乐鸟,并且这些角色都作了人格化;有简单的情节——一片橡树叶漂到海滨,遇到一棵白杨树,向它借栖身之所,白杨无情地拒绝了它;还有对话,有细节描写。这些都使全诗显得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