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波洛茨基》读后感|赏析

明亮的晨星撒落于黑夜,

 以红色的光点把白昼送往世界,

催促人们工作: 要么到广阔的荒野

 打猎,要么去深水中捕鱼捉蟹,

或者去干别的。若是白天睡大觉,

 一生都摆脱不了贫困的骚扰。

(吴笛译)

【赏析】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波洛茨基的诗的核心是思想、是教谕,但是诗的整体又是一件精湛的艺术品,把事理说得新鲜生动,我们在诗句熠熠闪光的哲理中感受到的是诗人的巧智和诗人的爱心,既风趣又发人深省,又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诗的前两行以白描手法刻画了一幅明亮的晨星送走黑夜、迎来白昼、开启广阔新天地的全景图。接下来,诗人用直陈的手法,将诗笔从抒情转到了说理: 肯定劳动的价值,用劳动开启生活之窗,用劳动谱写人生的乐章,抛弃劳动的人也终将被生活所抛弃。短短的6行诗,由“情”入“理”,不但含有教谕的理,也有活泼生动的情,保持了情理二者的平衡,寓善于美,寓德于美。

诗人在《晨星》一诗中传达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 一日之计在于晨,生命在于运动,年华易逝,青春难驻,人应该像黎明时分的晨星一样,散发光与热,勤奋积极地创造生活。这种积极进取的行为哲学在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挥,如歌德诗剧《浮士德》中的“每天开拓生活和自由才能享受生活的自由”,布莱克诗集《地狱的箴言》中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德,无为才是真正的恶”,朗费罗在诗歌《人的礼赞》中号召人们要不断进取,在时间之沙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波洛茨基的某些诗歌在形式上借鉴了源自巴洛克建筑的创作手法,使用两种色彩写诗。在《晨星》这首诗中,“明亮的晨星”和“黑夜”,“红色的光点”和“白昼”即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色彩感。

他的诗歌纯净完美,既符合古典主义的严谨朴实、简洁明快的规范,又十分平易近人,生动流畅,具有清新质朴的散文美。这首诗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生活之美结合在一起,情理交融,给世界添加了一种和谐的韵律。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