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呀在高原,这儿没有我的心,
我的心呀在高原,追赶着鹿群,
追赶着野鹿,跟踪着小鹿,
我的心呀在高原,别处没有我的心!
再会吧,高原!再会吧,北方!
你是品德的国家、壮士的故乡,
不管我在哪儿游荡、到哪儿流浪,
高原的群山我永不相忘!
再会吧,皑皑的高山,
再会吧,绿色的山谷同河滩,
再会吧,高耸的大树,无尽的林涛,
再会吧,汹涌的急流,雷鸣的浪潮!
我的心呀在高原,这儿没有我的心,
我的心呀在高原,追赶着鹿群,
追赶着野鹿,跟踪着小鹿,
我的心呀在高原,别处没有我的心!
(王佐良译)
【赏析】
罗伯特·彭斯是苏格兰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歌手,也是英国浪漫主义重要的先驱之一。彭斯用英语和苏格兰方言写诗,留下了不少赞扬美国独立战争、鼓吹苏格兰反抗英国统治的政治讽喻诗篇,但他最为著名的,却是大量咏叹苏格兰山水风情的抒情歌谣,那些激昂的乐章歌唱着对苏格兰的热爱,成为诗歌史上不朽的音符。这首《我的心呀在高原》,就是一曲典型的苏格兰颂歌,饱含民族情怀,以及彭斯诗歌特有的激昂气质与音乐旋律,成为其最为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1787年,28岁的彭斯多次独自或携伴游历苏格兰西部高原。回到伦敦后,对高原的眷恋仍时时萦绕在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该诗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音乐性,大量的反复和回旋,使这支颂歌一唱三叹,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不断的对比和对照,则把豪迈的气度和细腻的情感融合起来,时而大江东去,时而浅唱低吟,共同构成了这琅琅上口的诗篇。
全诗一共四个诗节。第一节不断咏叹“我的心呀在高原”这个主题旋律,抒发着对苏格兰高原的无比留恋之情。1787年,彭斯游西部高原回到伦敦不久,写下了这首歌谣。开头便是“我的心呀在高原,这儿没有我的心”。我的心在哪里?“我的心呀在高原,追赶着鹿群”,这一句诗把我们的视线从连绵的高原,定位到了鹿群之中。接下来,“追赶着野鹿”是一幅壮丽的图景,而“跟踪着小鹿”则是缠绵的低语。情绪初而雄浑,继而柔美。这种描绘和情感的对照时时牵动着读者的心弦。最后一句:“我的心呀在高原,别处没有我的心”与首句的“我的心呀在高原,这儿没有我的心”,只改动一词,而视野由“这里”(Here)延伸到“别处”(Everywhere),从高原和鹿群转向了更加广阔的山水之间。
《我的心呀在高原》的第二节,从自然的风景转入对故土和民族的情感抒发。归根到底,彭斯的诗歌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对苏格兰的热爱。无论是政治讽喻诗,还是描写苏格兰风光、历史、风俗,甚至美人与爱情的诗篇,大都统一在民族情感主题之下,所以他高歌“你是品德的国家、壮士的故乡”。其后,“不管我在哪儿游荡、到哪儿流浪,/高原的群山我永不相忘”,又从抽象的民族情感,再次回到了山水之间。
第三节以整齐的句式,大笔描绘着记忆中的苏格兰高原,无论高山还是河谷,无论森林还是激流,无不令人牵挂。第三句“再会吧,高耸的大树,无尽的林涛”,既写个体的树木,又可扩展到无尽的林涛。而第四句的“再会吧,汹涌的急流,雷鸣的浪潮”,则先绘水流之形,再渲染雷鸣之声,一步一步将读者与苏格兰的山水拉近了距离;同时,从“急流”写到“浪潮”,读者的印象也从整体到局部,离得越来越近。这种对照式的笔触,引导着我们从远观开始,逐渐走近高原,走近苏格兰。
最后,第四节与第一节首尾相接,反复咏唱歌谣的主旋律,强烈地抒发了对高原的热爱和依恋。一曲高歌,唱出了西部高原的壮美;而其中细腻温婉的回旋和对照,又表露出歌手缠绵的眷恋。
这首《我的心呀在高原》作为彭斯的代表作之一,继承了苏格兰民歌特有的气质和音乐形式,歌颂美好的故乡苏格兰。音乐性是彭斯诗歌最重要的特质之一,事实上他的抒情歌谣几乎都可以谱曲演唱,彭斯曾潜心研究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并且发展出一整套为诗歌谱曲的方案。1968年牛津版的彭斯诗歌全集就全部配有曲谱,一首《友谊地久天长》传唱至今。对于诗歌音乐性的追求,使彭斯的诗歌不受格律的约束,却又琅琅上口;既能自由地抒发情感,又能够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幻,控制情感的释放,使直抒胸臆的歌谣避免流于浅白。这种抒情方式和对音乐性的追求,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诗歌。
(刘云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