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崔致远》读后感|赏析

狐能化美女,

狸亦作书生。

谁知异类物,

幻惑同人形。

变化尚非艰,

操心良独难。

欲辨真与伪,

愿磨心镜看。

【赏析】

《古意》是崔致远回到朝鲜以后写的。歌用“古意”作题,意在以古讽今,用动物幻化为人形这一神话传说,以辛辣的比喻讽刺手法,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朝鲜封建统治者的人面兽心和虚伪本质。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讲述了一个关于狐仙的神话传说。狐狸经过修炼,可以获得人形,能够幻化为美女书生。狐狸是动物,与人原本不是同类,但是它幻化为人形后,让一般的人很难分别出究竟是人还是狐狸。中国古代还有书生因受美色诱惑爱上狐仙(即狐狸幻化的美女)的爱情故事。诗人回国后看到国内到处是非混淆、善恶不分,统治阶级腐朽无能,朝中官僚争权夺利,甚至很多人面兽心者占据朝中重要位置。因此在诗中,诗人正是以一种拟人化的手法,把封建统治阶级比作狐狸,揭露他们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欺骗人民丧尽天良的伪君子。

后四句,说明了一个道理。诗人认为,这种幻化本身并不是非常艰难的事,但幻化背后的用心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从而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用心察看,辨清真伪,以防被其伤害。诗人要人们剥开封建官僚的画皮,揭开他们的伪装,看到他们的真实面目。他认为,要想改变“狐能化美女,/狸亦作书生”这种现象,必须要“愿磨心镜看”,也就是说,只有正直的人,才能不被他们的假象所迷惑,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够明辨是非。这标志着具有朴实正直品质的崔致远思想走向了成熟。他对纷纭的现实生活、名利官场观察得比较透彻,有了辨别真伪的警觉。

从更深意义上说,《古意》不仅仅是一首批判现实的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歌,它还有更深的哲理意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对世界本质的一种探索,用狐狸幻化人形这一具象,来说明了一个抽象的哲理: 世间万物真真假假,我们如何辨别真假。诗人受到了晚唐禅宗思想的影响,用反思的目光深入到世界的本质当中,在禅蜕的境界中去感悟自然、人生。

《古意》在形式上基本属于中国唐代的一种格律诗——五律。只是五律要求整首诗歌一韵到底,而《古意》前四句一个韵,后四句一个韵。晚唐人爱写篇幅短小的律诗和绝句,尤其是五律。显然,崔致远作汉诗深受唐人的影响。一首五律只有四十个字,又要具备律诗所要求的声调、辞藻、对仗、意象等近体诗所必备的要素,要求颇高。《古意》一诗,将这些艺术元素在这四十个字中安排得非常妥帖,如开头两句“狐能化美女,/狸亦作书生”对仗十分工整。可见,崔致远不愧是朝鲜汉文学的鼻祖。

(凌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