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它在六月里初开;
啊,我爱人像一支乐曲,
它美妙地演奏起来。
你是那么漂亮,美丽的姑娘,
我爱你是那么深切;
我会一直爱你,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枯竭。
一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
到太阳把岩石烧化;
我会一直爱你,亲爱的,
只要生命之流不绝。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
让我和你小别片刻;
我会回来的,亲爱的,
即使我们万里相隔。
(袁可嘉译)
【赏析】
不同于那个“理性时代”对人的“理性”的强调、对哲学和宗教问题的探讨、对城市文化生活的批判以及当时盛行的精致、华丽、考究、机智的典型诗风,罗伯特·彭斯的诗则强调了“瞬时的个人情感”,对乡村生活倾注了自己由衷的赞美和热爱。他向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灵感,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在诗歌的形式、主题、措辞和诗节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而他最大的成就也正是用苏格兰方言写作的诗歌。这里没有威廉·布莱克诗里的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没有哲学和宗教问题的纠缠,这里是一方淳朴、淡然甚至略带粗糙的宁静乡土,供诗人自由吟唱不羁的青春躁动、爱的忧伤与甘甜、生的艰辛和短暂以及对永恒的热望和期盼。
《一朵红红的玫瑰》发表于1796年,是他众多的爱情诗里最著名和激情澎湃的一首,全诗共分四个诗节。第一诗节使用了“玫瑰”这个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并用“红红的”来进一步修饰,看似多余然其间蕴藏了无尽的韵味。首先“玫瑰”不仅象征着青春、美丽和爱情的绽放,同时还是诗人现实中对美的渴望在想象中所能飞抵的最高境界和所能勾勒的最完美的镜像。“六月”即初夏,“夏天”是诗歌中另一个常见的意象。夏天首先谱写了一种浓郁的火热氛围,是激情和梦想诞生的场所。而初夏就像太阳刚刚升起不久空气里微热的湿润,撩拨着人无尽的遐思。试想一下,一朵含苞的玫瑰在六月的一个清晨悄悄绽放,含着微笑,含着羞赧,眸子里飘舞美好的情愫,腮边滴着晶莹的露珠,还有那波动的缕缕芬芳,绽放的含蓄节奏,这不就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少女,娉婷地向我们走来,她的步态、神情、脸颊和发丝,全融进了那朵娇艳的玫瑰。后两行诗人把爱人比作“乐曲”,这里不是简单地刻画爱人声音的悦耳,而是取乐曲之悠扬、缠绵、婉转的特征,从动态的角度不仅描画了爱人袅娜的身姿和举手投足间飘溢的温柔,而且又借音乐对人灵魂的陶冶、净化和提升来比喻少女的美丽和爱情给诗人带来的极大的审美愉悦。
第二诗节蕴含了“爱”和“美”的内在关联。从诗行里不难看出,诗人把激情的爱融进了对美的迷恋当中。“爱之深切”和“美之绚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美即是爱”,“爱即是美”,在爱和美模糊的界限里,在爱和美的交融里,诗人既愿分别拥有两者,又企盼两者浑然化为一体,沉醉其中而一生不醒,因此才会信誓旦旦“我会一直爱你”,“直到四海枯竭”。第三诗节首行重复了“四海枯竭”,第三行又重复了第二诗节里的“我会一直爱你,亲爱的”,这既是一种抒情上的连贯和加强,又体现了民谣郁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海枯石烂”是苏格兰传统民谣里常见的意象,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表达有些老套、夸张和过于普泛,但却是长久以来民谣传统积淀下来的经典,是当时人们想象所能捕捉到的一个极限概念,试问谁能否认它在今天仍是一个不可超越的极限?言语的表达也许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化发展,但其间寄托的情感却是朴素真挚和恒久的。除此之外,诗人还用到了“生命之流”这个意象。原文中含有Sands一词。该词是古代用沙漏计时的沙,用来代表时间。诗人取这个古老的意象一方面表达了自己会在有限的生命里执著于这份爱,同时也暗示了他的爱会像沙漏计中的沙子一样,绵延不绝,从远古迈向永恒。
最后一节写到了别离。“别离”是文学作品重要的主题之一。从古至今,“爱”和“别离”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所谓“多情自古伤别离”。虽然诗人把这次离别称为“小别”,但还是掩藏不住胸中的悲戚。纵然现在我们听不到他们别离的话语,但一位泪流满面的美丽少女的形象会立刻出现在我们面前,诗人和爱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所以才有诗人做出的承诺: 我会回来的,亲爱的,即使我们万里相隔。然人生总是有期,爱总会有别离,承诺就像那朵红红的玫瑰,纵然燃烧着火一般的爱恋,于瞬间激荡生命的最强音,但就像易逝的夏天,只留下一抹叹息在秋风里飘零。第一诗节里“红红的”这个修饰词在诗的结尾才显出它真正的魅力: 无论多么鲜艳,玫瑰总会凋谢,大海会枯竭,岩石也会腐烂,地球已经历了太多的运动变迁,多年后曾经的信誓也已随风,但那抹曾经令心弦颤动的“红”则结晶成了一个印记,“红红的玫瑰”就像太阳永恒的照耀,在我们的视觉记忆里长久地滞留,在我们灵魂深处继续甜甜地微笑,歌唱,点缀记忆的芬芳。
纵览全诗,《一朵红红的玫瑰》其实就是一支动听的歌谣。优美的乐音,舒缓的节奏,强烈的抒情,引发着人们对爱的永恒的遥想。
(樊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