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光芒

废墟上的光芒

北方的冬天多是萧瑟的,永远比不上江南。那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细石拱桥和一声声柔软的吴侬软语,不知吸引了多少北方人的脚步,遥想我们的先辈,大多也钟爱南方,所以七大古都我们北方勉勉强强地占了北京。纵使是最纸醉金迷的城市也出于南方,古人有诗为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这也无可厚非,谁让中华的古文明是从长江与黄河流域开始的呢?与南方相比,北方的文化启蒙的确较晚,但在今天,地域早已不能提供任何文化划分的佐证。北方依旧是北方,四季分明,雄浑硬朗,这些都为北方增添了别具一格的特色。

生在北方,自然就多了一种情结,一种豪放。很久没去室外了,不仅仅是心灵,连身体也想突围而出,这次我们逍遥部落拜谒的是沈北新区的七星山。

七星山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原新城子区)石佛寺乡境内,因拥有辽代咸雍年间所建的舍利塔及辽代双州城而闻名,占地约六平方公里,南距辽宁省会沈阳三十公里,西与新民市接壤,北与法库县隔辽河相望。因空中俯瞰大小七个山头酷似北斗七星而得名。

如果单从观光游玩的角度出发,冬日的七星山委实算不得好去处。在我去过的山水寺院中,它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我们在近一上午的旅途奔波中来到七星山脚。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截残塔的背影,在这冬日的寂寥中更显得形单影只。塔的背面是被挖掘得几乎直削的山崖,几台挖掘机在山底下忙碌。和当地的人一打听才知道,是在填土还山。可怜当时当地的政府与居民,不懂得如何保护历史和古迹,现在反倒用人力来填补那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大坑。坑终有一天会被填平,但山还是原来的样子?历史可还是原来的历史?

从七星山的背面转过去,就是七星山上有名的寺院,叫作石佛寺。石佛寺据说是北魏拓跋氏所建,原来并不叫石佛寺,因在此挖出石佛所以改称石佛寺。寺很紧凑,不大的地方汇集了各种庙舍殿堂,从柱上大红的颜色判断,显然还在修缮中。站在石佛寺的诸殿之间,我只是一个远古的访客,带着疑惑和惶恐,带着一种似乎置身事外又恍然如穿越的感觉,小心地叩问、思索。与当初的热闹相比,寺院已然太过破败,但是气息呢?可还嗅得到一点远古的气息,长风浩荡,回答我的,只有过耳的风声。我把更深的疑惑留给了七星山顶的古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能伫立千年而不倒?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能让当时方圆数十里的百姓虔诚地供奉和叩拜?又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奇砖怪石对应石佛寺里的晨钟暮鼓?

那座辽代的古塔,它给了我更深的荒凉感。

始建于1074年的辽代古塔,在岁月的侵蚀下,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塔身倾斜,塔基也不完整。严格来说,只能算一面塔。无法考证塔身何时遭遇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看不出棱也看不出层,甚至连半截都称不上,只能算片或面。从仅存的一面塔上,我们仔细辨认塔身正面雕刻人物的衣着,想竭力从它们身上更多地获取古人的影子,但古人的神情比我们的还要凝重,他们冷漠的注视不能唤起我内心哪怕一点一滴的共鸣。

我有片刻失神,然后转身问身边的朋友什么是遗址。朋友愣了一下,正准备开口回答我的时候,我却突然脱口而出道:“所谓遗址就是尘土,就是废墟。”

是的,不管它现在有多高,也只能称为废墟,一堆建筑的废墟,一堆精神的废墟,它所代表的意义早已塌陷。一个朝代终结了,它所创立的一切也随之一起消失。我的朋友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作《废墟上的星星》,那其实已经是一种文化的留存,超越了我今天要讲的废墟。

我在七星山的山脚下,见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废墟——辽代双州城遗址。

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和我一样,对那样一圈巨大的城墙墙根遗址感到惊讶。墙基厚度为六米左右,残存的墙体最高处约为四米,最低处也在两米以上。我不是历史学者,也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但只一眼,我就被它深深地震撼了。拥有如此规模城墙的城一定是极为气派宏伟的,我走到一半宽度的时候,跑回原地,数了数竟是九十二步。这也只是一半的宽度。同行的队友与当地的居民闲聊时得知,双州府占地约一百亩。一百亩是什么概念,我脑袋里一时还反应不过来,但据资料记载,具有一千余年历史的辽代双州城,曾是当年镇守辽河渡口的重要城池,在辽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我看过的许多遗址相比,双州城显然已是少见的保存得相当完整的遗址。东、西、南各辟一门,南墙之外尚有瓮城。这里背七星,依辽河,无论是驻兵守卫还是安居乐业,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理想所在。只可惜当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我默默地注视,暗暗地勾勒,用虔诚得不能再虔诚的目光一遍遍地抚摸。不管当初这里曾经居住过什么样的先民,我今天的到来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冒犯。

但他们的灵魂真正散去了吗?经过这漫长的岁月,曾为锡伯族发源地的家园早已沦为废墟,那些锡伯族人、朝鲜人及少数的满族、蒙古族等,或西迁,或混居,在历史的大潮中早已找不到任何痕迹,而他们的拜访者前赴后继,有的甚至盗塔挖墓。据当地的村民讲述,“文革”时期,曾经有人冒险挖开辽塔的地宫,得珠宝及古书等物,可悲的是,盗宝者的眼里只看得见珠宝,却将最有价值的古书付之一炬。如果魂灵有知的话,又作何感想呢?废墟虽在,却早已不是家了,他们是不是也在探寻何处是家呢?

而这样的所在又有多少呢?大到庞贝古城,远到莫高窟,近到我们中国的渤海国,纵使我们现今的七大古都,又有多少当初的影子呢?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一段废墟上都站着一段历史,每一段废墟又都终结了一段历史。

而我们所处的历史不也正从站着走向终结吗?所幸的是,历史可以终结,废墟的精神不灭!下一次我们拜见的或许是下一个废墟,或许比今天的塔还老旧,或许比今天的城墙还残破,但是奔赴的脚步不会停止,废墟上的光芒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