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追忆似水年华》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法]普鲁斯特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922年。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是意识流文学的大师。大约从35岁起,到51岁他去世,普鲁斯特因患严重的哮喘病,终年生活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中。他不甘等待死亡降临的命运,决心利用他特殊的生活方式,写成一部非常特殊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就是《追忆似水年华》。在他的计划中,这是一部极其庞大的多卷本小说。果然,他用了近17年的漫长时间,分秒必争地写完了这部小说。这部巨著起初四处投稿无门,但1919年小说第二部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挽救了它的命运,从此它在文坛受到莫大的礼遇。在今天,《追忆似水年华》作为经典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已无可置疑。



艾菲尔铁塔



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李恒基等翻译的《追忆似水年华》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马塞尔躺在床上,半睡半醒间,情景变幻,记忆如潮。他记得孩提时,在贡布雷他姑妈家中吃过一种小玛德莱娜的点心。一天夜晚,邻居斯万先生来拜访他母亲,母亲匆匆安顿好他就去客厅了,他烦躁不安地等待母亲给他的睡前吻,一直到斯万先生离去他才安静下来。

他记起在贡布雷生活时周围的邻人。他家的住处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去斯万家的,在那条路上,他认识了他的初恋情人希尔贝尔。另一条路是通向盖尔芒特家的,路程很长,维福纳河一直顺着它流淌。他记起了许多人。在所有这些人中,他记得最清楚的是斯万先生。他在家人的闲聊和街谈巷议中渐渐形成对斯万的印象。他渴望与斯万交往,参与斯万一家人的生活。

斯万先生是一个富有的犹太人,但他美貌的妻子奥黛特曾是巴黎的高级妓女,这常使他在上流社会遭受鄙夷。斯万一家和低俗的维尔迪兰一家交好,并在这个圈子中越陷越深。当他回到贡布雷的上流社会时,大家觉得他又可笑又可悲。

在巴黎,马塞尔和希尔贝尔相恋了,这时的她已出落成妙龄姑娘。另一面,马塞尔对斯万夫人奥黛特也充满了热情和依恋。他频繁地到斯万家去,但是不久,他放纵的习性和过于敏感的性格开始让希尔贝尔感到厌倦。希尔逐渐疏远他,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也慢慢地把她忘了。

马塞尔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家里安排他同祖母一起到巴尔贝克海滩去疗养。在那里,一个叫阿尔贝蒂娜的姑娘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还认识了盖尔芒特家的一个亲戚帕里西斯夫人,这位夫人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外甥圣洛普和查尔路斯。马塞尔同圣洛普很快成为好朋友,并结识了圣洛普的情妇年轻的犹太女演员拉谢尔。

回到巴黎,马塞尔进入了盖尔芒特家的时髦圈子。他对维尔迪兰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他又回到疗养地,祖母在一次散步时突然中风去世。马塞尔感到忧伤空落,便到阿尔贝蒂娜那里去找慰藉,但他总要让人迁就且整日冥想,使得阿尔贝蒂娜也离开了他。后来,他得知她不幸从马上跌下来摔死了。

马塞尔感到越发沉闷,便去找朋友们散心。但令他惆怅的是,一个个朋友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悄然变化了。斯万先生身染重病将不久于人世,昔日恋人希尔贝尔嫁给了昔日好友圣洛普,维尔迪兰夫人则继承了一笔遗产,正忙于结交新贵。

马塞尔的体质日益恶化。战争期间,他在疗养地度过了漫长的时光。当他再次回到巴黎时,时光的魔力更让他惊心:圣洛普战死了,其情妇拉谢尔成了明星;斯万已死,斯万夫人再嫁,成为各种时髦场合的交际花;盖尔芒特丢了财产,便与维尔迪兰夫人结了婚。

马塞尔最后一次去盖尔芒特家的豪宅时见到了希尔贝尔与圣洛普的女儿。顷刻之间,他感到时光飞逝,犹如一场梦境。在盖尔芒特的书房,他随手取下一本乔治桑的小说,他想起许多年前在贡布雷那个难以忘怀的晚上,母亲给他朗诵过的正是这本小说。他又突然听到斯万先生去世时的钟声,他知道这钟声将伴随他终生的记忆。他认为一切荒唐的岁月都始于那个久远的童年时的夜晚,便试图用记忆去追回那逝去的一切。

知名篇章

以下选自第1部第1卷《贡布雷》。马塞尔品尝小玛德莱娜点心时的心理感受,是理解普鲁斯特独特手法的关键片断。

往事也一样。我们想方设法追忆,总是枉费心机,绞尽脑汁都无济于事。它藏在脑海之外,非智力所能及;它隐蔽在某件我们意想不到的物体之中(藏匿在那件物体所给予我们的感觉之中),而那件东西我们在死亡之前能否遇到,则全凭偶然,说不定我们到死都碰不到。

这已经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了,除了同我上床睡觉有关的一些情节和环境外,贡布雷的其他往事对我来说早已化为乌有。可是有一年冬天,我回到家里,母亲见我冷成那样,便劝我喝点茶暖暖身子。而我平时是不喝茶的,所以我先说不喝,后来不知怎么又改变了主意。母亲着人拿来一块点心,是那种又矮又胖名叫“小玛德莱娜”的点心,看来像是用扇贝壳那样的点心模子做的。那天天色阴沉,而且第二天也不见得会晴朗,我的心情很压抑,无意中舀了一勺茶送到嘴边。起先我已掰了一块“小玛德莱娜”放进茶水准备泡软后食用。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不过是一时幻觉;那情形好比恋爱发生的作用,它以一种可贵的精神充实了我。也许,这感觉并非来自外界,它本来就是我自己。我不再感到平庸、猥琐、凡俗。这股强烈的快感是从哪里涌出来的?我感到它同茶水和点心的滋味有关,但它又远远超出滋味,肯定同味觉的性质不一样。那么,它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哪里才能领受到它?我喝第二口时感觉比第一口要淡薄,第三口比第二口更微乎其微。该到此为止了,饮茶的功效看来每况愈下。显然我所追求的真实并不在于茶水之中,而在于我的内心。茶味唤醒了我心中的真实,但并不认识它,所以只能泛泛地重复几次,而且其力道一次比一次减弱。我无法说清这种感觉究竟证明什么,但是我只求能够让它再次出现,原封不动地供我受用,使我最终彻悟。我放下茶杯,转向我的内心。只有我的心才能发现事实真相。可是如何寻找?我毫无把握,总觉得心力不逮;这颗心既是探索者,又是它应该探索的场地,而它使尽全身解数都将无济于事。探索吗?又不仅仅是探索:还得创造。这颗心灵面临着某些还不存在的东西,只有它才能使这些东西成为现实,并把它们引进光明中来。

(选自《追忆似水年华》,李恒基等译,译林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样。

任何满足往往只是使痛苦换一个地方,因此只能称为貌似圆满的结局,而无真正的圆满结局可言。

念念不忘地位是荒唐可笑的,财富不会带来幸福,惟有智慧、才华和品性才最重要。

阅读指导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风格迥异的长篇小说。从整部作品来看,小说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是以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评论家安德烈·莫罗亚把这部小说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比,认为巴尔扎克把外部世界作为自己的领地,旨在描绘也确实描绘了一个社会,但在普鲁斯特那里,世界本身怎么样并不重要,心灵对世界的感受才至关重要。

普鲁斯特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华的流逝,社会日渐凋敝,人们要衰老死亡,一切物质的东西都要被时间消蚀,失去光泽,最后烟消云散。只有感觉到了的、经历过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存在。那种由人的心灵感受到了的东西,它们或者被感受清醒的意识暂时遗忘,或者被现在其他的感受所覆盖,但它们不会在时间长河中消失,有朝一日在某种外界感受的激发下,它们会苏醒过来,会从意识的深处,从意识与无意识的交界处浮现,上升到清醒意识的表层。此时此刻,这个感受到了的外部世界又重新复活起来。而正是在这里,普鲁斯特作出了他的主要贡献——教会了人们某种回忆过去的方式。

这种方式便是不由自主的回忆,即通过当前的一种感觉与一项记忆之间的偶合,从而使过去突然在现在之中显露,而正是这种突然显露才使我们意识到自我的长存。普鲁斯特写道:“不要忘记,我生命中有个反复出现的动机……比对阿尔贝蒂娜的恋情还要重要的动机,即重温旧事,这也是献身艺术者的上好材料……一杯茶、散步场上的树木、钟楼等等。”小说中的“小玛德莱娜点心”便是这方面的出色例子。

因此,《追忆似水年华》决非一部一般的回忆录式或自传体小说。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改变了对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而且更在于它革新了我们对于生命的意识,使我们认识到真正的生命不是简单的时间叠加,而是那些打动心灵的时刻以及这些时刻的绵延。

阅读建议

不要在这部小说中去追逐情节,而要去细细品尝作者感受事物的方式。另外,可以不从头至尾而是从任何一处开始阅读。如果读者感觉小说的意识流手法不能引起自己的兴趣,也可作一般浏览,求得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