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卜荪,威廉》作家人物简介

【生卒】:1906—1984

【介绍】:

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人,出生于约克郡,1920年就学于文切斯特学院,1925年进入剑桥大学马地兰学院,专业由数学转入英语语言文学,师从著名的文学批评家I.A.理查兹。1931年至 1934年于东京帝国大学教授英国文学,1937年开始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西语系,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随校迁至中国内地,在西南联大坚持教学工作。他于1940年回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英国广播公司中文部编辑。1947 年至1952年他再次任教于北京大学。1953 年至 1971 年他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英国文学。1979年他受封为爵士。燕卜荪的主要作品包括文学理论和批评著作《晦涩的七种类型》(Seven Types of Ambiguity,1930)、《田园诗的几种变体》(Some Versions of Pastoral,1935)、《复杂词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Complex Words,1951)、《弥尔顿的上帝》(Milton's God,1961)和诗作《诗集》(Poems,1935)、《酝酿中的风暴》(The Gathering Storm,1940)和《诗集》(Collected Poems,1949,1955 年修订)等。燕卜荪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开创注重文本的分析判断的新批评派方面起了重要的启蒙和推动作用。燕卜荪的建树主要体现在文学理论方面,成名作《晦涩的七种类型》指出诗歌中意义含混、模棱两可的语言能够令其内涵更加丰富,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作品之一。《复杂词的结构》被认为是燕卜荪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着重文本分析的新批评方法在这里得到了理论化、系统化的发展。燕卜荪青年时代就有诗名,但爱好者仅限于以剑桥为中心的精英小圈子,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的诗作才开始受到比较广泛的关注,对许多年轻诗人的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燕卜荪的诗作不多,多表现出早年所受的科学训练的影响,常以引自天体物理和数学等科技领域的概念入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主题深刻,风格晦涩,注重抒发个人情感,接近于玄学派。燕卜荪对中国的现代诗学与文学批评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现代许多知名的诗人和外国文学研究者都曾是他的友人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