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特勒,塞缪尔》作家人物简介

【生卒】:1835—1902

【介绍】:

小说家、科普作家,生于牧师家庭。他父亲脾气暴戾,常常殴打他。勃特勒毕业于剑桥大学,1859年拒绝加入教会,移居新西兰经营养羊场。1864年他回到英国,从事艺术、音乐、生物学和文学等多种工作。除了在皇家艺术院展出自己的一些绘画作品外,还同亨利·菲斯廷斯·琼斯合著了一些作品,包括亨德尔风格的宗教剧《那西索斯:戏剧康塔塔》(Narcissus:A Dramatic Cantata,1888)。他在讽刺杰作《埃瑞洪》(Erewhon,1872)中塑造了一个风俗和法律都与英国相反的国家,以此来揭露英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这部乌托邦小说的书名来自英语nowhere。该作品确立了勃特勒在文学界的名望。1901年出版了续篇《重游埃瑞洪》(Erewhon Revisited,1901),主要攻击宗教。勃特勒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其太机械化。他在《新旧进化论》(Evolution Old and New,1879)、《不自觉地回忆》(Unconscious Memory,1880)和《侥幸或狡诈?》(Luck or Cunning as the Main Means of Organic Modification?,1887)中阐述了自己的理论。他身后出版的自传体现实主义讽刺小说《众生之道》(The Way of All Flesh,1903)将矛头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生活模式,尤其是他所痛恨的愚昧、骄横的家长、宗教骗子和暴虐的教师。这部小说讽刺而诙谐,是英国小说中的佳作。小说的前五十章是作者的自传,还收录了真实的信件。勃特勒还以散文体翻译了《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y),并在《〈奥德赛〉的女作者》(The Authoress of Odyssey,1897)一书中论证《奥德赛》的作者是一位西西里妇女,诗里描绘的场景是西西里海岸和附近的海岛。他还写过十四行诗,并著有《重新考虑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Shakespeare's Sonnets Reconsidered,1899)。1912年,勃特勒去世时留下的大量笔记出版。勃特勒是世纪之交英国很有影响力的一位作家。萧伯纳受益于他的进化论学说和社会批判。有些作家模仿他的风格写过自传体小说。在心理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勃特勒也是一位重要人物,后来的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等人都明显受到过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