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82—1941
【介绍】:
爱尔兰小说家、诗人、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出生于都柏林一个职员家庭,是九个弟妹的长兄,父亲是个热忱的民族主义者和天主教徒,但成年后的乔伊斯却“怀疑任何狂热信念”。他自幼博览群书,通晓多种语言,作文屡次获奖。自耶稣会学堂毕业后,乔伊斯入都柏林大学学习语言,期间家道中落。1902年获得学位后又入皇家大学医学院,却因学费无着而退学,前往巴黎,生活窘迫。次年因母病危返家,但在天主教束缚下的爱尔兰令他失望,不久即携其终身伴侣诺拉旅居欧洲大陆。乔伊斯不善营生,作品的出版也多有波折,为了维持生计,他曾做过英语教师和小职员,同时也接受朋友和家人的资助。在疾病困扰与家庭不幸的打击下,乔伊斯于1941年在瑞士苏黎世去世。乔伊斯的作品主要包括诗集《室内乐》(The Chamber Music,1907)、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The Dubliners,1914)、中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A Portrait of the Young Artist,1916)、剧本《流亡者》(Exiles,1918)、长篇小说《尤利西斯》(Ulysses,1922)和《为芬尼根守灵》(Finnegans Wake,1939)。乔伊斯早年受易卜生及叶芝等人影响较深,1900年发表的一篇易卜生剧评得到作家本人的来信赞赏,令还是大学生的乔伊斯大受鼓舞。在巴黎期间乔伊斯开始对内心独白的写作手法产生兴趣。在此后的文学创作中,他的现代派风格愈来愈鲜明。乔伊斯后期的两部篇小说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象征等现代派手法,广泛使用各种文体及语言甚至生造词汇,在语言和技巧方面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这些因素使得小说晦涩艰深,极为难懂。乔伊斯对爱尔兰怀有复杂的情感,他早年出国,但主要作品都以爱尔兰为背景,生动刻画出处于宗教、政治、家庭等种种问题纠缠中的普通爱尔兰人形象。乔伊斯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是“作家中的作家”,其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中体现的思想、文学观及写作技巧深刻影响着二十世纪的西方乃至世界文学创作及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