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哥里七世

格利哥里七世(Gregory Ⅶ,1020—1085),克吕尼改革派教皇1073—1085年在位,历代教皇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为了实现天主教会统治世界的野心,他与德国皇帝进行了毕生的斗争。

格利哥里七世,世俗名希尔德布兰(Hildebrand)。1020年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的索瓦纳。童年时进入罗马圣玛利亚修道院,从此开始其漫长的教士生涯。

在罗马圣玛利亚修道院中,希尔德布兰深得一位名叫约翰·革拉先神父的信任。1044年,教皇本笃九世因要结婚而辞职,革拉先便用1,500镑黄金贿买了教皇职位,取名格利哥里六世。希尔德布兰充当新教皇的秘书和教廷总司铎。1046年,革拉先这种攫取教皇职位的丑恶行径败露,不得不弃职离开罗马,希尔德布兰便陪同他流亡德国。1047年革拉先死后,希尔德布兰与德国克吕尼派结合在一起,鼓吹教会改革,深得亨利三世的赏识。1049年1月,德皇派他陪同新教皇利奥九世(德籍克吕尼派)到罗马加冕就职。不久,他被提升为教会领地的“宗座总理”。由于他善于经营,使教廷收入骤增,本人也大发横财。1053年,他受命率领一使团前往高卢。

1054年,教皇利奥九世去世。一部分人拥护他上台,尽管他本人对教皇宝座垂涎已久,但觉得时机尚未成熟,便谢绝这番好意,亲自带领代表团前往德国,恭请亨利三世指定新教皇。皇帝根据他的意见,选立维克托二世。新教皇对希尔德布兰非常感激,把他提升为枢机神品①。此后,希尔德布兰为抬高教皇的地位对皇权进行了斗争。

自奥托一世至亨利三世的100年间,德国皇帝一直掌握着任命教皇的权利。1056年亨利三世去世,其子亨利四世尚未成年,由其母阿格尼斯摄政。希尔德布兰趁亨利四世力量较薄弱之机,首先摆脱皇帝对教皇的控制,进而使教皇地位优于皇帝。1058年受太后支持的教皇本笃十世上台,希尔德布兰与其不合,他在意大利一些封建主的支持下另行组织选举,抬出尼古拉二世,于是形成两个教皇对立的局面。他帮助尼古拉二世在1059年颁布教皇选举法,规定嗣后教皇不应由皇帝或罗马贵族指定,而应由教会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这样,一方面制止世俗诸侯对教皇选举的操纵,另一方面也排斥了德皇对选举的控制。1059年(一说1061年),他被晋升为罗马教廷总六品,相当于教廷内阁总理。尼古拉二世死后,希尔德布兰于1061年扶立亚历山大二世为教皇。1073年4月21日亚历山大二世去世,他认为时机已成熟,未等亚历山大二世的葬礼完毕,便于当晚用暴力强行登上教皇宝座,取名格利哥里七世。

格利哥里七世一上台就为提高教会的道德权威和建立神权君主专制政体进行斗争。

长期以来,世俗君王给予教会种种特权,又用掌握主教叙任权来控制教会。凭藉这种权力,他们把神职任意出卖给亲信和其它一些世俗封建主,并利用神职出缺,把教区的收益据为己有。同样,世俗封建主对自己领地上的教堂神父也握有任命权。教会财产因神职人员结婚由其后代继承转到了世俗人员手中。尤为严重的是修道院急剧发展,日益富裕、又日趋腐化。这样教会的道德声望以及教皇权势受到严重损害。为了巩固教会组织、提高教会的威信,910年,法国南部克吕尼修道院创立。它改变过去修道院只着重于劳动、苦修的办法,突出宗教活动,反对教会世俗化。此后,西欧修道院普遍仿效,出现了以克吕尼修道院为中心的克吕尼派。到十一世纪,该派反对修道院附属于世俗政权或地方主教,极力抬高教皇地位,鼓吹整个基督教会听命于教皇并反对神职人员结婚。此后,克吕尼运动很快在西欧发展成一股强大的、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作为克吕尼改革派教皇,格利哥里七世于1074年在罗马召开会议,连发四道通谕,攻击结婚的神职人员,谴责神职买卖行为;规定神职人员必须独身,神职买卖必须停止,否则予以绝罚①。但当时反对改革的阻力不仅来自世俗封建主、皇帝,而且来自教会内部世俗化的神职人员,特别是来自基层教区主教。为此,格利哥里七世派出枢机、亲信教士充任“钦使”,到各基层教区游说,强令地方主教贯彻教皇改革的意旨,若有违抗者,立即解职查办。这样,格利哥里通过钦使直接控制了各个国家的每个教区。

1075年,格利哥里七世发布了《教皇敕令》(二十七条),具体地阐述了教皇的地位及其权力,宣称:“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唯有教皇一人有权制订新法律”;“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黜皇帝”;“教皇有权解除人民对邪恶统治者效忠的誓约”,甚至宣布:“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凡不与罗马教会和谐的不得视为基督徒”;“教皇可以命令臣民控告他们的统治者”;“教皇永不受审判”等等。它是教皇建立世界统治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敕令》发表的第二年,格利哥里七世就狂妄地声称:上帝赐给圣彼得以天上人间的生杀予夺的权柄。

这位教皇用尽各种方法,使许多王国和地区服从教皇的权威。他坚持英王威廉要向教廷称臣,否则就说他进不了天堂;他要法王腓力一世不要干预教会事务,法国主教应由教廷任命;他宣称匈牙利王国是属于教廷的,声称匈牙利国王斯德望早就把它奉献给圣彼得;他支持西班牙反击入侵的阿拉伯人,声称西班牙是使徒圣保罗传过教的地方,应是教会领地;他根据伪“君士坦丁赠礼”①和查理大帝的馈赠,自命为意大利统治者;他擅自在现南斯拉夫的土地上立王,代行统治;他甚至企图利用1075年基辅大公的内部矛盾,通过叛国的俄罗斯公爵使基辅罗斯成为教廷封地。

格利哥里七世曾准备利用突厥人进攻拜占庭的形势组织十字军东征,用武力并吞拜占庭,但因不久陷入与德皇亨利四世的冲突之中,这个企图才没有实现。

教皇权势的壮大严重地损害了皇权。已经成年了的德国皇帝亨利四世与格列高里七世矛盾便日益尖锐,他们终于在主教叙任权②问题上发生激烈的冲突。

中世纪,主教具有宗教和世俗两种权力,其社会地位与帝国内公侯相当,在某些教区里,总主教和主教本身就有公侯爵位。因此,主教任命权直接影响皇帝和教皇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收益,成为皇帝实行中央集权制和教皇建立世界神权统治的关键问题。皇帝不愿放弃任命主教的权力,教皇却力图把它从皇帝手中夺回来。于是,格利哥里七世和亨利四世揭开了罗马教廷与德国皇室历时200年的斗争的序幕。

1076年,即《教皇敕令》颁布的第二年,教皇格利哥里七世在罗马召开宗教会议,重申禁止皇帝、世俗王公贵族委任神职人员的命令,并把亨利四世的五位近臣以出卖神职论罪,开除教籍。这时,亨利刚刚镇压了萨克森暴乱,凭借着胜利的余威,对格利哥里七世的处罚嗤之以鼻,满不在乎,依然重用这些近臣。同年秋天,亨利率军进入意大利,打击教会改革派,并在米兰、斯波莱托和菲尔摩地区委派新主教。在这年的圣诞节,亨利甚至指派罗马贵族占奇尤斯劫持正在做弥撒的格利哥里七世。后因一批教皇的支持者包围了占奇尤斯的城堡,劫持者们才被迫释放这位教皇。格利哥里对亨利的这一行径极为恼怒,斥责这种行为是“兽行”。亨利四世也针锋相对,召开沃尔姆斯会议,指控格利哥里七世雇佣凶手,企图暗杀皇帝,还以“一位不靠篡权而是奉上帝之命的国王亨利”的名义写信给“不是教皇而是假僧侣的希尔德布兰”,指责他用狡猾手段爬上教皇宝座。亨利派专人把此信送至罗马,责令教皇“立即从圣彼得的宝座上滚下来”。格利哥里七世也毫不示弱,声称要革除亨利四世的教籍,废黜其帝位。此时,日耳曼境内的克吕尼派大肆活动,反对亨利;原来被亨利镇压下去的萨克森人也再次暴乱;德国反亨利的贵族们也推波助澜,他们在1076年10月召开会议,限定亨利四世在一年内向教皇伏罪,求得宽恕后皇位才可保住。在强大的反对势力面前,亨利四世怕丢了皇冠,只好在1077年1月,冒着严寒,带着全家赶到教皇所在的意大利马第尔达伯爵夫人的卡诺莎城堡。他蓬头赤足,身着忏罪服,立于别墅第二层院子屋前的冰雪中,等了三天三夜, 1月28日,在马第尔达伯爵夫人以及克吕尼修道院院长的求情下,格利哥里七世赦免了亨利。

一位皇帝向教皇请罪,这在中世纪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它又不是偶然的现象,首先是教会势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几个世纪以来,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用基督教把大量土地拨赠给教会。教会本身又通过种种手段迫使小农、小土地所有者破产,不断取得新土地。因此教会领地越来越大,到了十一世纪,总数已占西欧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教会成为经济力量十分雄厚的封建主。其次,通过克吕尼改革,提倡僧侣独身,禁止圣职买卖,教会在信徒中,一方面逐步恢复了“贞洁”的声誉和神圣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反对僧侣结婚,避免了把教会的土地转移到世俗人士手中,杜绝了教会财产分散。再次,十一世纪正是封建领主的势力继续增长的时候,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常常支持教皇,反对中央集权的皇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格利哥里七世在同皇权的斗争中才首次告捷。

亨利四世自卡诺莎返回德国后,德意志地区反对亨利的势力并不以此罢休,仍宣布废黜亨利,另立鲁道夫为皇帝,德国陷入三年内战之中。格利哥里七世以调停为名,等待时机。1080年1月,鲁道夫在一次战役中击败亨利,格利哥里以为德国政局已定,便再次废黜亨利,加封鲁道夫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使亨利及其支持者大为恼火。1080年6月,拥护亨利的势力在意大利布列克森举行会议,宣布废黜格利哥里七世,另立拉温那大主教吉伯特为教皇,取名克莱门特三世。

1080年10月,鲁道夫在埃尔斯特战役中阵亡,形势急转直下。1081年春,亨利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围困罗马城。1084年3月21日,罗马城被攻破,格利哥里不得不逃到罗马城西北角梵蒂冈天神堡避难。10天后,克莱门特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正式加冕就位,并又把亨利四世加冕为皇帝。第二年,与格利哥里七世结盟的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向罗马进军,救出了这位教皇,但因诺曼人在罗马城内进行了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1/3的城池,使格利哥里大失人心。因此在诺曼人撤走时,他不得不随之南下。不久,便死于萨莱诺城(1085年5月25日)。

格利哥里七世生前曾显赫一时,但最后却逃难死于异乡。他的遭遇既标志着罗马教皇权势虽开始走向顶峰,还没有足以强大到能战胜世俗君权的程度。但在开创克吕尼改革运动中,他是一个有作为的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