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伊势《难波滩》爱情诗赏析

〔日本〕伊势《难波滩》爱情鉴赏

〔日本〕 伊势

漫漫难波滩,短短芦苇节,

霎时亦难会,待了此生也?

(李树果 译)

这首和歌源于《新古今集》卷11中的恋歌。《新古今集》成立于镰仓时代(1192——1333)初期,是日本第8部敕撰和歌集,凡20卷,收录和歌近2000首。在和歌风格上,要而言之,其特色被归纳为“余情妖艳”。“余情”即意为言外之余韵;“妖艳”即借助余情感知体味到的纤细且富于幻想意味的词彩内蕴,因而《新古今集》与《万叶集》和《古今集》等量齐观,在日本文学史上形成了灿烂卓越的三大歌风,被赞誉作“和歌史上的三大星座”(《新潮日本文学辞典》)

作者伊势(生卒年月不可考)是日本平安时代前期的女歌人,36歌仙之一。受宇多天皇(第59代天皇)宠爱,同宇多天皇生一皇子后便荣升为贵妃(伊势御),著有诗集《伊势集》,她的诗风在序词、枕词、挂词、譬喻等修辞上于自然中刻意工巧,感情细腻洗练,富有理智性。

“难波”是今大阪市的古称,“难波滩”即大阪附近海岸广阔的滩涂,和歌的意思是:难波海滩上是一片茂密的芦苇荡,每茎苇节之间的连结处又是那样的短小,即使在如2节芦节相连结处那般短短的时间内,被热恋折磨的我也渴想与君能见上一面,可你却在托词难以相会,难道就这样让苦苦度过一生吗? 这岂不是太残酷了吗?

应当看到,作者是一个居于社会上层的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上处优养尊,锦衣玉食,但是物质上的优裕奢华却替代、掩隐不了精神荒原的空漠。还可推知,在以男人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妇女被迫处于依附地位,苦乐俯仰皆由男人的满腹辛酸以及难以摆脱的悲剧命运跃然纸上。这些哀愁和伤怨遂化作她发泄积郁的中心素材,谱出一曲爱情的凄怆悲歌。

通观整体结构,歌中原文的“节之间”既指苇节与苇节之间的连结处,又像征着时间短暂的一刹那,“从而对突出刻划男女虚幻无常的幽会,秉有神奇的效果。”(久保田淳语)这是一词勾二意的双关语,日本语称之为“挂词”。“漫漫难波滩,短短芦苇”是旨在强化“苇节”之短、一瞬即逝的印象,属序词的技巧手法。并且托苇言情:芦苇茎亦矮,其节连之处亦更短,纵然在如此须臾短暂的瞬间内,你竟也无情地拒绝相会。歌中饱含着对男子不满怨恨的诘责,充满了渴望相会的痴心情焰和难能如愿的郁愤。作者通过巧妙而通俗的艺术形式,生动逼肖地再现出奥秘的精神世界,从中展示出《新古今集》中提倡的“余情妖艳”与“象征性的余情主义”之美。因此,有学者说:“其构造单纯平明,从而饱含着千钧力度”(宫冬二语)。

伊势与宇多天皇,敦庆亲王等人之间有着多角恋爱关系,这首和歌究竟是在针刺某一男子交而不忠,负心绝义,至今尚无定说。但伊势作为贵族诗人,其艺术造诣之高深,却博得后世极高的评价,与同时代的著名女歌人小野小町被并誉作“歌坛上的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