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文网
首页
文章辞赋
诗塾
传统经典
栏目导航
首页
»
精选专题
李煜诗词意象
阅读
10-03
李煜《虞美人》诗词的意象分析
稍有文学常识者,一定不会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感到陌生。这句词出自南唐后主李煜之手,词牌名《虞美人》,据说是其绝命之作。
阅读
10-03
李煜词中梦的意象
在现存词仅有30余首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中,梦的意象在其词的意象群中占了主体地位。由于梦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李煜选择了梦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
10-04
李煜梦意象的美学研究
李后主的人生经历了前后两个反差极大的阶段。不论是前期的纸醉金迷,还是后期的屈辱度日,他词中的梦境都成为他满足愿望的最短途径。
阅读
10-03
李煜词“春月”意象赏析
月亮与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在李煜传世的三十首词作中,我们发现居然有十七首写了月亮,投下了斑斑月迹,使他的词作如深夜天空中一轮新月一样,流淌着汩汩月韵。
阅读
10-04
李煜诗词意象的阶段变化
从李煜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同样能看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这尤其体现在他诗词的意象的选择之中。
阅读
10-03
李煜诗词之梦意象
李煜,南唐后主,一代帝王,词采过人,本应守着江山与文词度过此生,却因造化弄人,饱经人生的变迁与浮沉,享尽极盛之荣,亦尝尽极悲之辱,至终只能与词为伴,因词而绝。
阅读
10-03
李煜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的研究
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历代读者对李煜词情有独钟。善于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鲜明的意象,挥洒一腔真情,正是一种真实而深重的忧愁让煜词在李煜黑暗的人生经历中成为永恒的灿烂。
毛泽东诗词赏析
阅读
02-19
毛泽东写给女性的六首诗词
毛泽东写给女性的六首诗词天纵诗才的毛泽东一生当中写过大量的浪漫主义诗篇,其中有六首诗词是写给女性的。第一首是《虞美人·枕上》,是19
阅读
02-18
《蒋介石也能作诗》毛泽东诗词故事
蒋介石也能作诗蒋介石也并非纯粹是一介武夫,当年也曾作过诗。蒋介石12岁的时候,母亲王氏曾经将他送到嵊县名士姚宗元处受业,蒋介石在这里
阅读
02-18
《“剿匪”密令》毛泽东诗词故事
“剿匪”密令我们刚刚已经读过了蒋介石的诗,公平地说,与毛泽东的诗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实在不够水准。看来,谈判和作诗对老蒋来说实在都
阅读
02-18
《柳诗尹画惊重庆》毛泽东诗词故事
柳诗尹画惊重庆1945年10月24日,坐落于重庆七星岗的中苏文化协会门前热闹非凡,柳诗尹画联合展览会在中苏文化协会展厅进行了预展,25日展览
阅读
02-19
毛泽东为何爱读奇书《何典》
毛泽东为何爱读奇书《何典》有学问的人遇到自己未曾见过的字句,往往爱诘问:“语出何典?”殊不知,还真有一部文学史上罕见的口语化的幽默
阅读
02-18
《共赴国难》毛泽东诗词故事
共赴国难重庆这里为了一首《沁园春》正热热闹闹地打着“嘴仗”,战场上也没有闲着。上党战役于1945年10月8日结束,仅仅过了十多天,平汉战
阅读
10-08
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
长征前后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诗人着力创作的几首诗词,生动再现、描述了红军长征中那些崇高壮烈、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和情景。
阅读
02-18
《一词沉睡五十年》毛泽东诗词故事
一词沉睡五十年1946年初,在国民党鸦鸣蝉噪最厉害的时候,毛泽东的一个老朋友张圣奘也读到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中的那种浩然大气、
阅读
02-18
《引子》毛泽东诗词故事
引子1935年,冬天的陕北,瑞雪普降,黄土高原被一片白茫茫的大雪所覆盖。奇形怪状、此起彼伏的土塬,蜿蜒蛇行、曲曲折折的山脊,还有深浅不
阅读
10-07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气派
毛泽东诗词是20世纪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蔚为壮观的中国气派令无数人为之陶醉。
苏轼诗集鉴赏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五首钱塘看潮七绝,作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中秋,作者当时任杭州通判。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四十四岁。这一年,他由徐州改知湖州,三月里动身,四月底到达,此诗即写于途中。到八月,他因讪谤罪下狱,也就是文学史上常提到的“乌台诗案”。这首诗作于“诗案”前夕。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寄刘孝叔》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孝叔名述,湖州吴兴(今属浙江)人。熙宁八年四月十一日苏轼作此诗,对王安石变法作了相当尖锐的讥刺,并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进退维谷之情。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此诗是苏轼在熙宁六年(1073)为杭州广严寺住持湛师而作。双竹,广严寺内有竹林,因所生竹皆成双作对,故又名双竹寺。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过永乐文长老已卒》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对前二首诗来说,是总束两人的几次会面。首句写上次见面时文及的病容使人吃惊,次句写今天来文及已死。“初惊”、“旋觉”两句使人觉得来如飘风骤雨,纯出意外。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东栏梨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是一首因梨花盛开而感叹春光易逝、人生如寄的诗篇。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不但精确地把握住了春末夏初梨花、柳叶的特征,而且已暗含伤春之感。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北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的北面。神宗熙宁七年(1074),作者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十一月到任,正是寒冬季节,这两首诗即作于此时。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写于元丰二年(1079)的端午节,此时作者刚到湖州不久。同游者还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写有《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可证。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与毛令方尉游西菩寺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生性爱好登山临水,对祖国山河具有浓厚的兴致。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更加纵情于山水之间,以领略人生的另一种乐趣。这组七律,即既写其游山玩水之乐,又抒其心中感慨。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筼筜谷》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中的第二十四首。苏轼在《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余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爱国诗词集鉴赏
阅读
02-10
刘琨《扶风歌》表现爱国思想和英雄气概,情调悲壮慷慨
这首诗是刘琨自京城洛阳前往并州治所晋阳途中所作。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到了黄河流域,北方到处战乱。刘琨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途中的艰辛情状和胸间的忠愤。
阅读
02-10
荆轲刺秦王经典名篇《易水歌》原文注解与鉴赏
这首诗歌是由荆轲在刺秦王出发前唱和而成的。燕太子丹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样的策略。
阅读
02-10
曹操《苦寒行》原表达积极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精神
206年,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写下了这首诗。此诗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这首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
阅读
02-10
爱国主义诗篇《诗经·秦风·无衣》原文注解与鉴赏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是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
阅读
02-10
吊唁春秋卫国危亡诗篇《诗经·墉风·载驰》原文注解与鉴赏
这首诗写于狄人灭卫之后,卫人迁于漕这个地方,大概在卫国灭亡第二年,当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赶到漕邑,吊唁祖国的危亡,写下了这首《载驰》。
阅读
02-10
王粲《七哀诗》谴责军阀作乱、同情人民疾苦、希望安定
董卓被杀,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后,在城内大肆烧杀劫掠。王粲此时正南下避乱,一路目睹长安的混乱景象,心中无限感慨,写下这首诗。
阅读
02-10
曹植《白马篇》原文鉴赏,抒发报国激情
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少年游侠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阅读
02-10
屈原爱国名篇《九歌·国殇》原文注解与鉴赏
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只能暴尸荒野,没有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阅读
02-10
曹操诗歌《观沧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七月,曹操北伐乌桓行军途中所作。在征途中,曹操路过碣石山,登高望海,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著名的诗篇。
朱自清散文赏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