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文网
首页
文章辞赋
诗塾
传统经典
栏目导航
首页
»
精选专题
李煜诗词意象
阅读
10-03
李煜《虞美人》诗词的意象分析
稍有文学常识者,一定不会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感到陌生。这句词出自南唐后主李煜之手,词牌名《虞美人》,据说是其绝命之作。
阅读
10-03
李煜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的研究
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历代读者对李煜词情有独钟。善于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鲜明的意象,挥洒一腔真情,正是一种真实而深重的忧愁让煜词在李煜黑暗的人生经历中成为永恒的灿烂。
阅读
10-03
李煜诗词之梦意象
李煜,南唐后主,一代帝王,词采过人,本应守着江山与文词度过此生,却因造化弄人,饱经人生的变迁与浮沉,享尽极盛之荣,亦尝尽极悲之辱,至终只能与词为伴,因词而绝。
阅读
10-03
李煜词中梦的意象
在现存词仅有30余首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中,梦的意象在其词的意象群中占了主体地位。由于梦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李煜选择了梦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
10-04
李煜诗词意象的阶段变化
从李煜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同样能看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这尤其体现在他诗词的意象的选择之中。
阅读
10-04
李煜梦意象的美学研究
李后主的人生经历了前后两个反差极大的阶段。不论是前期的纸醉金迷,还是后期的屈辱度日,他词中的梦境都成为他满足愿望的最短途径。
阅读
10-03
李煜词“春月”意象赏析
月亮与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在李煜传世的三十首词作中,我们发现居然有十七首写了月亮,投下了斑斑月迹,使他的词作如深夜天空中一轮新月一样,流淌着汩汩月韵。
毛泽东诗词赏析
阅读
02-18
《曾家岩响起意外的枪声》毛泽东诗词故事
曾家岩响起意外的枪声柳亚子的《沁园春》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但是细细研读的时候,又有很多令人费解之处,尤其是“邻笛山阳,伯仁由我,
阅读
02-19
毛泽东为何仰慕胡林翼
毛泽东为何仰慕胡林翼我们都知道毛泽东的字是润之(芝)。但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的字“润芝”来自于胡林翼(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毛泽
阅读
02-18
《引子》毛泽东诗词故事
引子1935年,冬天的陕北,瑞雪普降,黄土高原被一片白茫茫的大雪所覆盖。奇形怪状、此起彼伏的土塬,蜿蜒蛇行、曲曲折折的山脊,还有深浅不
阅读
10-07
毛泽东诗词的大美意象:豪迈、悲悯、宏大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大诗人。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作具有了一种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大美意象。
阅读
02-18
《幕后的精心策划》毛泽东诗词故事
幕后的精心策划20世纪80年代,台湾一位叫孟绝子的政论家,当时是台南神学院的教授,他在1984年出版的《狗头·狗头·狗头税》一书中说起了这
阅读
02-19
毛泽东与“民国第一写手”的交往
毛泽东与“民国第一写手”的交往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
阅读
02-18
《山东的雪与重庆的雪》毛泽东诗词故事
山东的雪与重庆的雪1945年7月,时任国民参议员的黄炎培到延安访问。第二天,毛泽东宴请黄炎培,周恩来、陈毅作陪。席上拿出来两瓶延安少见
阅读
02-18
《柳亚子与李少石的生死之交》毛泽东诗词故事
柳亚子与李少石的生死之交本来,这些天柳亚子忙于为毛泽东送行做着准备,尤其是要完成《沁园春·雪》的和词,希望在毛泽东临走之前当面送给
阅读
02-19
毛泽东为何让王洪文读《刘盆子传》
毛泽东为何让王洪文读《刘盆子传》“文革”期间,上海造反派头头王洪文扶摇直上,由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保卫科干事迅速成为上海市委第三书记
阅读
02-19
毛泽东为何年才正式成为全党最高领袖
毛泽东为何1943年才正式成为全党最高领袖众所周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深入分析起来,这
苏轼诗集鉴赏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与君世世为兄弟》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辙比苏轼小四岁。兄弟二人,自幼生活在一起,苏轼曾有诗说:“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兄弟情谊,到老不衰。当苏辙听到苏轼被捕的凶讯时,无异是晴天霹雳。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东栏梨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是一首因梨花盛开而感叹春光易逝、人生如寄的诗篇。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不但精确地把握住了春末夏初梨花、柳叶的特征,而且已暗含伤春之感。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竹阁》原文、翻译及赏析
熙宁六年(1073)苏轼通判杭州时作《孤山二咏》,《竹阁》即其中的一篇。竹阁在杭州广化寺柏堂之后,唐代诗人白居易为鸟窠禅师建。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七言古体诗据宋人王十朋注云:“按先生《诗话》云:‘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此诗是苏轼在熙宁六年(1073)为杭州广严寺住持湛师而作。双竹,广严寺内有竹林,因所生竹皆成双作对,故又名双竹寺。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北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的北面。神宗熙宁七年(1074),作者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十一月到任,正是寒冬季节,这两首诗即作于此时。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五首钱塘看潮七绝,作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中秋,作者当时任杭州通判。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宿九仙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这首七律作于杭州通判任上,时年三十八。他本就好入名山游览,现在由于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便更加寄情山水,这首诗便是他熙宁六年(1073)游赏九仙山、夜宿无量院所作。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大风留金山两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据传,唐时裴头陀获金于此,故名。这首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四月,当时苏轼由徐州改知湖州,赴任途中,经过金山时作。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初到黄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从题目看,可知是苏轼初到之时所作,它表现了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峻生活,内心复杂微妙的感情。
爱国诗词集鉴赏
阅读
02-10
屈原爱国名篇《九歌·国殇》原文注解与鉴赏
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只能暴尸荒野,没有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阅读
02-10
爱国主义诗篇《诗经·秦风·无衣》原文注解与鉴赏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是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
阅读
02-10
曹植《白马篇》原文鉴赏,抒发报国激情
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少年游侠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阅读
02-10
吊唁春秋卫国危亡诗篇《诗经·墉风·载驰》原文注解与鉴赏
这首诗写于狄人灭卫之后,卫人迁于漕这个地方,大概在卫国灭亡第二年,当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赶到漕邑,吊唁祖国的危亡,写下了这首《载驰》。
阅读
02-10
曹操诗歌《观沧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七月,曹操北伐乌桓行军途中所作。在征途中,曹操路过碣石山,登高望海,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著名的诗篇。
阅读
02-10
王粲《七哀诗》谴责军阀作乱、同情人民疾苦、希望安定
董卓被杀,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后,在城内大肆烧杀劫掠。王粲此时正南下避乱,一路目睹长安的混乱景象,心中无限感慨,写下这首诗。
阅读
02-10
刘琨《扶风歌》表现爱国思想和英雄气概,情调悲壮慷慨
这首诗是刘琨自京城洛阳前往并州治所晋阳途中所作。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到了黄河流域,北方到处战乱。刘琨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途中的艰辛情状和胸间的忠愤。
阅读
02-10
曹操《苦寒行》原表达积极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精神
206年,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写下了这首诗。此诗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这首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
阅读
02-10
荆轲刺秦王经典名篇《易水歌》原文注解与鉴赏
这首诗歌是由荆轲在刺秦王出发前唱和而成的。燕太子丹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样的策略。
朱自清散文赏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