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文网
首页
文章辞赋
诗塾
传统经典
栏目导航
首页
»
精选专题
李煜诗词意象
阅读
10-03
李煜诗词之梦意象
李煜,南唐后主,一代帝王,词采过人,本应守着江山与文词度过此生,却因造化弄人,饱经人生的变迁与浮沉,享尽极盛之荣,亦尝尽极悲之辱,至终只能与词为伴,因词而绝。
阅读
10-04
李煜诗词意象的阶段变化
从李煜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同样能看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这尤其体现在他诗词的意象的选择之中。
阅读
10-03
李煜词中梦的意象
在现存词仅有30余首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中,梦的意象在其词的意象群中占了主体地位。由于梦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李煜选择了梦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
10-03
李煜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的研究
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历代读者对李煜词情有独钟。善于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鲜明的意象,挥洒一腔真情,正是一种真实而深重的忧愁让煜词在李煜黑暗的人生经历中成为永恒的灿烂。
阅读
10-03
李煜词“春月”意象赏析
月亮与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在李煜传世的三十首词作中,我们发现居然有十七首写了月亮,投下了斑斑月迹,使他的词作如深夜天空中一轮新月一样,流淌着汩汩月韵。
阅读
10-04
李煜梦意象的美学研究
李后主的人生经历了前后两个反差极大的阶段。不论是前期的纸醉金迷,还是后期的屈辱度日,他词中的梦境都成为他满足愿望的最短途径。
阅读
10-03
李煜《虞美人》诗词的意象分析
稍有文学常识者,一定不会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感到陌生。这句词出自南唐后主李煜之手,词牌名《虞美人》,据说是其绝命之作。
毛泽东诗词赏析
阅读
02-18
《文化“围剿”正式开始》毛泽东诗词故事
文化“围剿”正式开始投身革命之后,毛泽东原本就没有想到去摸枪杆子。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初期,31岁的毛泽东曾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
阅读
02-18
《《新民报》的来龙去脉》毛泽东诗词故事
《新民报》的来龙去脉在重庆这么险恶的环境里,在国民党强权统治的眼皮底下,在蒋介石的卧榻之侧,竟然有人敢发表共产党领袖人物毛泽东的诗
阅读
02-18
《《大公报》拉上了一张比《新民报》更大的虎皮》毛泽东诗词故事
《大公报》拉上了一张比《新民报》更大的虎皮其实,《大公报》和蒋介石的“缓抗论”根本就不是什么不谋而合,而是相谋而合。《大公报》的三
阅读
02-18
《柳亚子溘然长逝》毛泽东诗词故事
柳亚子溘然长逝他人的故事我们已经讲了很久了,那么《沁园春·雪》这个故事里的另一个主角柳亚子后来怎么样了呢?1956年11月12日,北京举行
阅读
02-19
毛泽东痛失亲人时写的千古绝唱
毛泽东痛失亲人时写的千古绝唱毛泽东的诗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他于痛失亲人时写下的诗句非常之凄美动人。他曾在慈母、岳父杨昌济的离
阅读
02-18
《一词沉睡五十年》毛泽东诗词故事
一词沉睡五十年1946年初,在国民党鸦鸣蝉噪最厉害的时候,毛泽东的一个老朋友张圣奘也读到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中的那种浩然大气、
阅读
02-19
毛泽东博大精深的地名学问
毛泽东博大精深的地名学问事事留心皆学问。古今中外,没有一个领袖能像毛泽东那样,地名知识那么渊博,且善于因地、因时制宜,运用之妙,存
阅读
02-18
《缪秋沉聊以写忧》毛泽东诗词故事
缪秋沉聊以写忧重庆谈判刚刚取得了一点进展,国共两党在《双十协定》上的签字墨迹未干,前方的战事却不断吃紧。国民党的顽固派根本不顾什么
阅读
02-18
《陈铭德与周恩来的交往》毛泽东诗词故事
陈铭德与周恩来的交往1939年7月7日,正好是抗战二周年的纪念日,周恩来应《新民报》之邀,为重庆《新民报》题词:“全民团结,持久斗争。抗
阅读
02-18
《毛泽东当模特儿》毛泽东诗词故事
毛泽东当模特儿尹瘦石日思夜想的三天时间迅速过去了,10月5日终于等到了。下午2时许,尹瘦石携带着纸、砚、笔、墨,口袋里装着王若飞的名片
苏轼诗集鉴赏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大风留金山两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据传,唐时裴头陀获金于此,故名。这首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四月,当时苏轼由徐州改知湖州,赴任途中,经过金山时作。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初到黄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从题目看,可知是苏轼初到之时所作,它表现了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峻生活,内心复杂微妙的感情。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筼筜谷》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中的第二十四首。苏轼在《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余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与毛令方尉游西菩寺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生性爱好登山临水,对祖国山河具有浓厚的兴致。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更加纵情于山水之间,以领略人生的另一种乐趣。这组七律,即既写其游山玩水之乐,又抒其心中感慨。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此诗是苏轼在熙宁六年(1073)为杭州广严寺住持湛师而作。双竹,广严寺内有竹林,因所生竹皆成双作对,故又名双竹寺。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寄吕穆仲寺丞》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作于熙宁八年(1075)。这年,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吕仲甫,字穆仲,丞相吕蒙正之孙。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吕任察推。苏轼到密州时,吕入朝做寺丞。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五百年间谁复在》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两首诗都用了一些典故,以深化诗的意境和内涵,增强诗的形象性、含蓄性和表现力。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五首钱塘看潮七绝,作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中秋,作者当时任杭州通判。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东栏梨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是一首因梨花盛开而感叹春光易逝、人生如寄的诗篇。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不但精确地把握住了春末夏初梨花、柳叶的特征,而且已暗含伤春之感。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四十四岁。这一年,他由徐州改知湖州,三月里动身,四月底到达,此诗即写于途中。到八月,他因讪谤罪下狱,也就是文学史上常提到的“乌台诗案”。这首诗作于“诗案”前夕。
爱国诗词集鉴赏
阅读
02-10
屈原爱国名篇《九歌·国殇》原文注解与鉴赏
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只能暴尸荒野,没有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阅读
02-10
曹植《白马篇》原文鉴赏,抒发报国激情
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少年游侠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阅读
02-10
曹操诗歌《观沧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七月,曹操北伐乌桓行军途中所作。在征途中,曹操路过碣石山,登高望海,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著名的诗篇。
阅读
02-10
王粲《七哀诗》谴责军阀作乱、同情人民疾苦、希望安定
董卓被杀,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后,在城内大肆烧杀劫掠。王粲此时正南下避乱,一路目睹长安的混乱景象,心中无限感慨,写下这首诗。
阅读
02-10
爱国主义诗篇《诗经·秦风·无衣》原文注解与鉴赏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是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
阅读
02-10
曹操《苦寒行》原表达积极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精神
206年,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写下了这首诗。此诗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这首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
阅读
02-10
吊唁春秋卫国危亡诗篇《诗经·墉风·载驰》原文注解与鉴赏
这首诗写于狄人灭卫之后,卫人迁于漕这个地方,大概在卫国灭亡第二年,当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赶到漕邑,吊唁祖国的危亡,写下了这首《载驰》。
阅读
02-10
荆轲刺秦王经典名篇《易水歌》原文注解与鉴赏
这首诗歌是由荆轲在刺秦王出发前唱和而成的。燕太子丹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样的策略。
阅读
02-10
刘琨《扶风歌》表现爱国思想和英雄气概,情调悲壮慷慨
这首诗是刘琨自京城洛阳前往并州治所晋阳途中所作。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到了黄河流域,北方到处战乱。刘琨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途中的艰辛情状和胸间的忠愤。
朱自清散文赏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