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文网
首页
文章辞赋
诗塾
传统经典
栏目导航
首页
»
精选专题
李煜诗词意象
阅读
10-03
李煜诗词之梦意象
李煜,南唐后主,一代帝王,词采过人,本应守着江山与文词度过此生,却因造化弄人,饱经人生的变迁与浮沉,享尽极盛之荣,亦尝尽极悲之辱,至终只能与词为伴,因词而绝。
阅读
10-03
李煜词“春月”意象赏析
月亮与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在李煜传世的三十首词作中,我们发现居然有十七首写了月亮,投下了斑斑月迹,使他的词作如深夜天空中一轮新月一样,流淌着汩汩月韵。
阅读
10-04
李煜梦意象的美学研究
李后主的人生经历了前后两个反差极大的阶段。不论是前期的纸醉金迷,还是后期的屈辱度日,他词中的梦境都成为他满足愿望的最短途径。
阅读
10-03
李煜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的研究
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历代读者对李煜词情有独钟。善于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鲜明的意象,挥洒一腔真情,正是一种真实而深重的忧愁让煜词在李煜黑暗的人生经历中成为永恒的灿烂。
阅读
10-03
李煜《虞美人》诗词的意象分析
稍有文学常识者,一定不会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感到陌生。这句词出自南唐后主李煜之手,词牌名《虞美人》,据说是其绝命之作。
阅读
10-04
李煜诗词意象的阶段变化
从李煜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同样能看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这尤其体现在他诗词的意象的选择之中。
阅读
10-03
李煜词中梦的意象
在现存词仅有30余首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中,梦的意象在其词的意象群中占了主体地位。由于梦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李煜选择了梦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毛泽东诗词赏析
阅读
02-18
《易君左的“词话”》毛泽东诗词故事
易君左的“词话”易君左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名气很大的文人了。他曾经被文学研究者称为“现代游记写作第一人”,早在1929年,鲁迅就把他与赵景
阅读
10-07
毛泽东诗词中的夏
词作亦虚亦实,景象秀美。上阕直写夏天的景色,诗人抓住夏季雨后常出现彩虹这一自然现象,借以寓意。彩虹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像一条彩带,是谁挥动着这样的彩练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呢
阅读
02-19
毛泽东为何称程潜为“老上司”
毛泽东为何称程潜为“老上司”1949年,解放全国已成为历史必然发展趋势,国民党政权开始土崩瓦解,此时,守卫湖南的国民党军政要人程潜、陈
阅读
02-18
《真理的飘飘大纛》毛泽东诗词故事
真理的飘飘大纛就在重庆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远在晋察冀边区的邓拓也听到了那里的风声,竟然也激情满怀地赋了一阕
阅读
02-18
《真相大白》毛泽东诗词故事
真相大白李少石枪杀事件发生之后,周恩来和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立刻驱车前往重庆市民医院。当他们赶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50分了。周恩来
阅读
02-18
《王芸生对历史的一种看法》毛泽东诗词故事
王芸生对历史的一种看法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都在受着《大公报》的欺骗和戏弄。就拿《大公报》于11月30发表的崔敬伯那首《沁园
阅读
02-18
《郭沫若发射的第二枚重炮》毛泽东诗词故事
郭沫若发射的第二枚重炮郭沫若的第一枚重炮发射出去之后,感觉还没有把要说的话说透彻,而且内心的冲动一直不能停息。他对毛泽东的诗词是理
阅读
02-19
毛泽东为何爱读奇书《何典》
毛泽东为何爱读奇书《何典》有学问的人遇到自己未曾见过的字句,往往爱诘问:“语出何典?”殊不知,还真有一部文学史上罕见的口语化的幽默
阅读
02-18
《臧克家求诗》毛泽东诗词故事
臧克家求诗臧克家的这篇介绍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文章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场新的吟咏《沁园春·雪》的热潮。乘着这个热潮,1957年1
阅读
02-19
毛泽东最犀利的一篇文章
毛泽东最犀利的一篇文章毛泽东曾写过大量的大快人心的文章,其中不乏言辞激烈的战斗檄文。毛泽东笔下最犀利的文章,当属他亲自为新华社撰写
苏轼诗集鉴赏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大风留金山两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据传,唐时裴头陀获金于此,故名。这首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四月,当时苏轼由徐州改知湖州,赴任途中,经过金山时作。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五百年间谁复在》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两首诗都用了一些典故,以深化诗的意境和内涵,增强诗的形象性、含蓄性和表现力。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①,有怀子由弟二首》
此二诗是熙宁七年(1074)八、九月间东坡将离杭州通判任时所作。是年,东坡三十九岁。子由时任齐州掌书记,在济南。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筼筜谷》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中的第二十四首。苏轼在《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余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初到黄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从题目看,可知是苏轼初到之时所作,它表现了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峻生活,内心复杂微妙的感情。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百步洪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百步洪在徐州东南二里。悬流湍急,乱石激涛,最为壮观,今已不存。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作者时任徐州知州。诗的前半写舟行洪中 的惊险,后半纵谈人生的哲理。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与君世世为兄弟》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辙比苏轼小四岁。兄弟二人,自幼生活在一起,苏轼曾有诗说:“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兄弟情谊,到老不衰。当苏辙听到苏轼被捕的凶讯时,无异是晴天霹雳。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过永乐文长老已卒》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对前二首诗来说,是总束两人的几次会面。首句写上次见面时文及的病容使人吃惊,次句写今天来文及已死。“初惊”、“旋觉”两句使人觉得来如飘风骤雨,纯出意外。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竹阁》原文、翻译及赏析
熙宁六年(1073)苏轼通判杭州时作《孤山二咏》,《竹阁》即其中的一篇。竹阁在杭州广化寺柏堂之后,唐代诗人白居易为鸟窠禅师建。
阅读
02-11
苏轼诗集《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四十四岁。这一年,他由徐州改知湖州,三月里动身,四月底到达,此诗即写于途中。到八月,他因讪谤罪下狱,也就是文学史上常提到的“乌台诗案”。这首诗作于“诗案”前夕。
爱国诗词集鉴赏
阅读
02-10
爱国主义诗篇《诗经·秦风·无衣》原文注解与鉴赏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是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
阅读
02-10
荆轲刺秦王经典名篇《易水歌》原文注解与鉴赏
这首诗歌是由荆轲在刺秦王出发前唱和而成的。燕太子丹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样的策略。
阅读
02-10
曹操诗歌《观沧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七月,曹操北伐乌桓行军途中所作。在征途中,曹操路过碣石山,登高望海,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著名的诗篇。
阅读
02-10
王粲《七哀诗》谴责军阀作乱、同情人民疾苦、希望安定
董卓被杀,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后,在城内大肆烧杀劫掠。王粲此时正南下避乱,一路目睹长安的混乱景象,心中无限感慨,写下这首诗。
阅读
02-10
曹操《苦寒行》原表达积极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精神
206年,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写下了这首诗。此诗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这首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
阅读
02-10
吊唁春秋卫国危亡诗篇《诗经·墉风·载驰》原文注解与鉴赏
这首诗写于狄人灭卫之后,卫人迁于漕这个地方,大概在卫国灭亡第二年,当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赶到漕邑,吊唁祖国的危亡,写下了这首《载驰》。
阅读
02-10
刘琨《扶风歌》表现爱国思想和英雄气概,情调悲壮慷慨
这首诗是刘琨自京城洛阳前往并州治所晋阳途中所作。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到了黄河流域,北方到处战乱。刘琨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途中的艰辛情状和胸间的忠愤。
阅读
02-10
曹植《白马篇》原文鉴赏,抒发报国激情
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少年游侠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阅读
02-10
屈原爱国名篇《九歌·国殇》原文注解与鉴赏
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只能暴尸荒野,没有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朱自清散文赏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