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蒋春霖
易州寄高寄泉
两年心上西窗雨,阑干背灯敲遍。
雪拥惊沙,星寒大野,马足关河同贱。
羁愁数点。问春去秋来,几多鸿雁?
忘却华颠,昔时颜色梦中见。
青衫铅泪似洗,断笳明月里,凉夜吹怨。
古石欹台,悲风咽筑,酒罢哀歌难遣。
飞花乱卷。对万树垂杨,故人青眼。
雾隐孤城,夕阳山外远。
易州治所在今河北易县,位于易水北岸,临此使人易生荆轲慷慨悲歌、发车刺秦的联想。高继珩中举之年,蒋春霖刚好出生,二人乃忘年交;北地,友情,此词由此二者而生发,亦借此二者而贯穿,故写景必恢弘壮阔,抒情则兼含恭敬。
从词内“青衫铅泪似洗”一句看,当时作者应在两淮盐官任上;作者丁母忧弃官于咸丰七年丁巳(1857),此词创作之时当在此年之前咸丰二年(1852)之后。因官小职卑而产生的怨愤和屈辱,始终如黑云压顶,也就决定了此词虽然不乏豪迈雄壮之句(有的足称警句),最终却仍不能摆脱惆怅低沉的基调。
上片“马足关河同贱”,紧承描写北地极为壮观景色的“雪拥惊沙,星寒大野”二句之后,虽然极度怨愤有之,但也显露出充塞天地、气吞山河、傲视一切的雄浑豪迈,谭献《箧中词》评其为“千古”,至为的当。“雪拥”两句一合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雪拥蓝关马不前”、鲍照《芜城赋》“惊沙坐飞”,一从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化出,气象苍莽,动人心魄。“羁愁数点”陡转低缓,是激扬后的叹息,是凌云壮志未能实现的失意与无奈。此数句之前的“西窗雨”化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句,之后的“问春去秋来”数句谓己与友人音讯阻绝,欲凭鸿雁与友人传递消息,但鸿雁几度来去,又何曾有传书之事?也只能在梦中与友人相会罢了。而“忘却华颠”一语,沉重中更显关切,营造出深深思念的氛围。词人在这种氛围中向友人倾诉的是自己壮志难酬的怨愤心情。
下片“古石欹台,悲风咽筑”二句,是说燕昭王的招贤台已沦为废墟,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似仍依稀可闻,也是紧扣易州地望而出。词人的怨愤还在继续:“青衫”怨官微(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铅泪”(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言怨深,“吹怨”、“哀歌”则径直表露“哀”、“怨”之情。不过,词人在此频频写怨愤,却只是为了突出友情的力量:在似乎将被怨愤压倒之际,“对万树垂杨,故人青眼”二句一出,顿觉眼前一片光明,心中无限温暖,即只要有友人的理解与支持,怨愤、烦恼便会一扫而空。而由垂柳(即“垂杨”)形似青色眉眼的叶片,联想到老友以同道相许的青眼垂顾,意亦新奇。“雾隐孤城,夕阳山外远”的结句,字面意义虽然比较低迷,却也透露出对远方友人的怀念与期望,这位友人有似词人阴晦的感情世界中的一丝光明,也使这首词下片在悲观的基调中跳跃着一串乐观的音符:虽然自己身在迷“雾”笼罩的“孤城”,但凝眺“山外”那“夕阳”红映的远方,想到彼处正有知心朋友在牵念自己(一如自己在牵念他),则因之油然而生的心灵慰藉,终能消解羁旅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