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贺新郎·赠苏昆生》明代词作鉴赏

赠苏昆生。苏,固始人,南曲为当今第一。曾与说书叟柳敬亭同客左宁南幕下,梅村先生为赋《楚两生行》
吴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百无不有。沦落半生知己少,除却吹箫屠狗。算此外、谁欤吾友?忽听一声《河满子》,也非关、泪湿青衫透。是鹃血,凝罗袖。
武昌万叠戈船吼。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隐隐柁楼歌吹响,月下六军搔首。正乌鹊、南飞时候。今日华清风景换,剩凄凉、鹤发开元叟。我亦是,中年后。
-----陈维崧

这首词题为“赠苏昆生”,关于苏昆生及这首词的本事,吴伟业《楚两生行》诗序中有详尽的叙述:“苏州苏昆生,维扬柳敬亭,其地皆楚分也,而又客于楚。左宁南(宁南侯左良玉)驻武昌,柳以谈,苏以歌,为幸舍重客。宁南没于九江舟中,百万众皆奔溃。柳已先期东下,苏生痛哭削发入九华山,久,出从武林汪然明。然明亡,入吴中。”左良玉,明末大将,南明福王时镇守武昌,与权臣马士英、阮大铖不睦,弘光元年(1645)三月,驰檄具疏,声讨马士英七大罪状,举兵东下,以清君侧,自汉口至蕲州二百里间,战舰相接。四月初,过九江,突发重病呕血而死。良玉死后七日,所部东下,取湖口等地。黄斌卿、黄得功等与左军战,左军不敌,良玉子梦庚率余部降清。《楚两生行》,是吴伟业“梅村体”名篇,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以后的数年中。陈维崧这首词,则已是康熙年代所作。

词写于苏州,上片写与苏昆生结交经过,下片转写左良玉事,而以故国的哀思贯穿其中。

“吴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百无不有”,“吴苑”,指苏州,“野老”,杜甫《哀江头》有“少陵野老吞声哭”之句,这里是作者自称,“花颠酒恼”,为花而颠狂,为酒所困扰烦恼,“百无不有”,什么样的事都有。上片一开始,作者就以吴苑的锦绣春光,反衬出自己百无聊赖的情绪,一个“笑”字,自嘲神态,跃然纸上。接着感慨万千地叙写自己凄凉的漂泊生涯。“沦落半生知己少,除却吹箫屠狗。算此外、谁欤吾友”,除去了“吹箫屠狗”一流人物以外,算得上知己的已经无多。“吹箫”,用春秋时伍子胥故事。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子胥出奔,吹箫乞食于吴市。见《史记·范雎传》。“屠狗”,用战国时荆轲故事。《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至燕国,与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交厚。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忽听一声《河满子》,也非关、泪湿青衫透”,这两句异峰突起,从听歌着笔,直点苏昆生,有奇笔引奇人之妙。“何满子”,唐玄宗开元年间沧州的歌者,因犯死罪,临刑前进乐府词求赎死,仍不免刑。所唱的曲子,即名《何满子》,事见段安节《乐府杂录》。《何满子》,一名《河满子》,唐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这里即用张祜诗意,并暗示落泪的原因,引出下句。“泪湿青衫”,指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但作者的泪与白居易的泪两者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的“青衫湿”,是因为自感和弹琵琶的商妇“同是天涯沦落人”,从而引起了共鸣;而作者今日听到苏昆生的歌唱落泪,却是因南明覆灭的亡国之恨而引起。这里的“非关”二字,可谓沉重至极。“是鹃血,凝罗袖”,“鹃血”,传说古代蜀帝死后化为杜鹃,鹃血即杜鹃所啼之血。古代诗文中,常用此抒发悲愤之情。李山甫《闻子规啼》:“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歇拍点明泪乃鹃血所凝,将无限的亡国之痛,深蕴其中,由此收束上片,转入下片。

“武昌万叠戈船吼”,下片换头突兀而起,直接写左良玉自武昌起兵顺长江东下的威武气势。“戈船”,古代战船的一种,船上树有戈矛。全句着一“吼”字,写出了战船沿江而下的声威。“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这里的“记”是个领字,值得注意的是,它不仅领起“当日”句以下,也倒领着前面的“武昌”句。这样写,使“战舰东下”的情景更显突出。“樊口”,在今湖北寿昌西北长江边。这两句写出了帆樯林立的壮观场面。一个“乱”字,将征帆高低错落、密密匝匝的景象形容得十分贴切。“隐隐柁楼歌吹响,月下六军搔首”,“柁楼”,双层船的尾部;“六军”,周代天子有六军,见《周礼·夏官·司马》,后世用作军队的泛称。这两句意承上句,写苏昆生在左良玉军幕唱昆曲的情景:在万艘战船之中,隐隐传来柁楼上的歌声箫声,明月映照下,军士们听着歌声都禁不住搔首踌躇。“六军搔首”的动人细节,从侧面写出了苏昆生歌声的感人。“正乌鹊、南飞时候”,语出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诗的大意是说乌鹊在寻找依托,但何处是它的托身之所呢?这里暗用此典,省去许多笔墨,暗示左良玉置国家命运于不顾,为了私怨举兵南下,引起南明内讧,让北方的清军渔翁得利,令江南陷于门户洞开的危境,实在不是理直气壮的正义之师,左良玉所部军士的心情,都有乌鹊绕树、无所依托之感。这两句,看似一般的写景笔墨,实则意蕴极深,十分重要,它点明了“六军搔首”的更深层的原因所在,又用以结束当年的回忆。“今日华清风景换,剩凄凉、鹤发开元叟”,两句急转直下,切入作者与苏昆生今日吴下的相遇,遥应开头。“华清”,宫名,在陕西临潼骊山,为唐玄宗、杨贵妃游宴之所,这里借指明朝宫阙。昔时的明朝宫阙,也正像唐玄宗当年的华清宫一样,今日已是景物全非,幸存下来的,只有白发飘萧的老翁苏昆生,好像唐代开元时代留下的老歌人。“鹤发开元叟”,用李洞《绣岭宫》诗“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句意。“鹤发”,白发,鹤羽洁白,故云;“开元”,唐玄宗李隆基年号。此处扣住苏昆生歌者身份,用典极为贴切。“我亦是,中年后”,全词最后,绾结到自己。古代以四十岁为中年,作者写此词时,年当在四十五六岁以后。按《世说新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一结暗用此典,寄万千感慨于其中。

这首词,结构严密,笔力健拔,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用典浑化自如,一气包举,毫无堆砌的毛病,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长技。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陈维崧词“沉雄俊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这首词可称是这类作品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