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词人:追和词人、檗栝词人和宗教词人。前两类词人创作方式比较特殊,后一类词人社会身份比较特殊。追和词人有三位,即赵构追和唐人《渔父词》,方千里、陈允平追和清真词,但这里只介绍方千里,陈允平因成就较高在前文已有论述。檗栝词人一位,即林正大,专事檗栝前人诗文。宗教词人包括佛子和道士,释家词人可以净端、如晦为代表,道家词人可以龚大明、夏元鼎为代表。
首先来看赵、方两位追和词人。
赵构(1107—1187),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宣和三年(1121)封康王。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人掳徽、钦二帝北行。五月,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用李纲为相,宗泽为汴京留守,力图恢复。旋用黄潜善、汪伯彦诸人,避敌南迁,定都临安。以秦桧为相,乞和于金。绍兴十一年(1141),和议成,割地称臣纳贡。三十二年,传位于孝宗,称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卒,年八十一,上尊号曰光尧,庙号高宗。因为赵构的一生主要是在浙江度过的,故列入浙江词人队列。
赵构在政治上无所建树,且以乞和、杀害岳飞等抗金将领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但是多才多艺,善丹青,精文翰,妙达音律,尤长于书法。绍兴元年,追和唐人《渔父词》词韵,作《渔父词》15首,充分显示出多方面的艺术素养和填词技巧。兹俱录如下:
一湖春水夜来生,几叠春山远更横。烟艇小,钓丝轻,赢得闲中万古名。
薄晚烟林澹翠微,江边秋月已明晖。纵远柂,适天机,水底闲云片段飞。
云洒清江江上船,一钱何得买江天。催短棹,去长川,鱼蟹来倾酒舍烟。
青草开时已过船,锦鳞跃处浪痕圆。竹叶酒,柳花毡,有意沙鸥伴我眠。
扁舟小缆荻花风,四合青山暮霭中。明细火,倚孤松,但愿尊中酒不空。
侬家活计岂能明,万顷波心月影清。倾绿酒,糁藜羹,保任衣中一物灵。
骇浪吞舟脱巨鳞,结绳为网也难任。纶乍放,饵初沉,浅钓纤鳞味更深。
鱼信还催花信开,花风得得为谁来。舒柳眼,落梅腮,浪暖桃花夜转雷。
暮暮朝朝冬复春,高车驷马趁朝身。金拄屋,粟盈囷,那知江汉独醒人。
远水无涯山有邻,相看岁晚更情亲。笛里月,酒中身,举头无我一般人。
谁云渔父是愚翁,一叶浮家万虑空。轻破浪,细迎风,睡起篷窗日正中。
水涵微雨湛虚明,小笠轻蓑未要晴。明鉴里,縠纹生,白鹭飞来空外声。
无数菰蒲间藕花,棹歌轻举酌流霞。随家好,转山斜,也有孤村三两家。
春入渭阳花气多,春归时节自清和。冲晓雾,弄沧波,载与俱归又若何。
清湾幽岛任盘纡,一舸横斜得自如。惟有此,更无居,从教红袖泣前鱼。
说起《渔父词》,读者自然会联想到浙江词史上的第一位杰出作家张志和。张志和的五阕《渔歌子》,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组真正意义上的《渔父词》,《渔父词》的得名即源自《渔歌子》所咏渔父形象。换句话说,《渔父词》的第一位作者,就是张志和。这是真隐士所写的真正具有隐逸情怀的《渔父词》。其后便陆续有人庚和。本书第一章有详细介绍。赵构这一组《渔父词》也是张志和《渔歌子》影响下的产物。词调下原有小序云:“绍兴元年七月十日,余至会稽,因览黄庭坚所书张志和渔父词十五首,戏同其韵,赐辛永宗。”可见是高宗逃亡途中的创作。绍兴元年即1131年。辛永宗,时为御营统制。逃亡时能有这样的雅兴,着实让人称奇。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赵构这组词所庚和的对象,其实并非张志和本人所赋五首《渔歌子》,而是宋时坊间唱本《金奁集》卷末所附录的十五首《渔父》词,即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南卓、柳宗元等人的唱和之作。第一,张志和留下的《渔歌子》仅五首,赵构所和多达15首,而且赵词中找不到与张词中任何一首词押相同韵字的词作。第二,赵构的十五首作品,其韵字与《金奁集》所载十五词完全相同,只是顺序不一。因此可以得知赵构所和并非张志和原唱。
不过,就词论词,赵构的这十五首《渔父词》,其艺术性并不逊色于张志和的五首《渔歌子》。关于这一点,前人也有同感。南宋后期的廖莹中在《江行杂录》中就说:“至于一时闲适写景之作,则有《渔父词》十五章,又清新简远,备骚雅之体。……观此数篇,虽古之骚人词客,老于江湖,擅名一时者,不能企及。”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七说得更明确:“唐张志和制《渔父词》,清超绝俗,和者甚多,皆逊原唱。……唯高宗所制同工异曲,几驾原唱而上之。”甚至将赵词的“调高韵远”看成是“中兴气象”。当然,文学创作首重独创,既为庚和,便难逃拟效之名迹,其艺术成就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原作相提并论。
现在单凭词序中简单的几句话,已无从得知赵构创作这组《渔父词》时的真实心境和真正用意了。是故作镇静、安定人心的高明伎俩?还是仓惶惊恐、疲惫厌倦的心理遁逃?是浙北山温水软、清明秀美自然风光的激发?还是处变不惊、悠然自得的精神远游?抑或竟是比兴寄托、自比渔父的形象写照?也许兼而有之,但一、二两种情况恐怕是最明显也最重要的。因为如是“清超绝俗”、“调高韵远”的词作,按理当赐予文臣,由此引发一场君臣唱和亦在情理之中;但赵构却偏偏赐给了担任御营统制的武臣辛永宗,这就意味颇深了。仅此一件小事,也可看出赵构的机变与城府。
当然,人品不等于文品,我们也不必以人废言。赵构这15首《渔父词》,确实取得了可与前人争锋的成就,应予肯定。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组词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刻画出一个超凡脱俗的渔父形象,是对张志和以来“渔父”形象的丰富和发展。《金奁集》所载15阕渔父词,是众人的和作。既是集体创作,则渔父形象亦因人而异。赵构这15首词,则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同一渔父形象。第二,除表现渔父超凡脱俗、委运任化的传统形象外,还进一步描述渔父遗世独立、耿介自守的情操。这主要表现在第九首中。第十一首中亦有流露。第三,与题旨的表达相一致,多以清健之笔,勾勒萧疏淡远之景。15首词作,每一首都可以成为反映“林泉高致”的极佳题材。事实上,赵构本人即曾自绘其词。据清人胡敬《西清札记》卷二记载,“宋思陵《逢宵睡起图》,绢本,设色画,溪山云树,孤棹沿流,舟中人作欠伸状,自题行楷书:‘谁云渔父是愚翁(下略)。’玺二:‘绍兴’、‘寿皇书宝’。”第四,写景重在传达意境神韵,不以工笔细描为胜。第五,选取富于野趣和远韵特征的萧疏景致,表达隐逸和脱俗的题旨。与表现渔父形象的高洁品格相一致,同时也受令词篇幅的限制,这些词作在写景时都是以写意为主,摄取景物的最富于象征性的典型特征,如宁静、淡泊、清新、野逸、生趣等,以便烘托、陪衬渔父不同流俗的形象和人格。第六,白描和点染相结合,清淡之中有鲜丽,既得宁静致远之致,又有引人遐思之韵。如第二首中的“江边秋月已明晖”,第四首中的“锦鳞跃处浪痕圆”,第五首中的“明细火”,第八首中的“舒柳眼”、“浪暖桃花”,第十二首中的“明鉴里,縠纹生,白鹭飞来空外声”,第十三首中的“无数菰蒲间藕花”,都是用鲜丽的物象点染疏淡的背景,给人以清新明丽的视觉美感。最后,语言表达清新自然,鲜明生动,简练朴素,是文人情趣与民间风味的结合。当然,这也是塑造渔父这个兼具渔民和士大夫双重属性人物形象的需要。太俗则是真渔民,太雅则是假渔父,皆非张志和法乳所育。
所以,总体看,赵构的《渔父词》是一组成功的和韵作品,颇多新意,也是对渔父词的丰富和发展。就词论词,赵构尚不愧为一个高明的词家。
方千里,生卒年不详,衢州信安人。尝官舒州签判。著有《和清真词》,皆和周邦彦词。是书编次与陈元龙注《片玉集》相同,自第一卷首阕《瑞龙吟》起,至第八卷末《满路花》止,逐首和作。其九、十两卷及第八卷之《归去难》、《黄鹂徙碧树》两首则付诸阙如。
就词律和词艺而言,周邦彦在两宋词史上具有结北开南的重要地位,甚至确实无愧“词中老杜”的美誉。南宋时期,追捧效仿者络绎不绝,在在皆是,甚至出现了专和其词的作者,以杨泽民(1182—?)、方千里和陈允平最为典型,吴文英亦多用清真自度曲。近人杨易《周词订律》取方千里、杨泽民、吴文英、陈允平诸同调词汇校其四声,龃龉者甚少;不过,与梦窗的别开生面、西麓的本色犹存、杨氏的较有个性相比,方氏之和清真便是典型的依样画葫芦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八云:“邦彦妙解声律,为词家之冠,所制诸调,不独音之平仄宜遵,即仄字中上、去、入三音亦不容相混,所谓分刌节度,深契微茫,故千里和词,字字奉为标准。”方氏亦步亦趋,因律填词,字斟句酌,吻合无差,却少有动人乐章,从而背离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法则,也就失去了文学创作的根本意义。
不过,逐篇阅读方氏所存词,排沙简金,一二阕小令尚可称佳。如《一落索》云:
月影娟娟明秀,帘波吹皱。徘徊空度可怜宵,谩问道、因谁瘦?不见芳音长久,鳞鸿空有。渭城西路恨依然,尚梦想、青青柳。
此词和清真《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同样是写闺思,但千里此阕确实技胜一筹。“帘波吹皱”一句,状景生动如在目前,既贴切又精警。末二句翻用前人诗句,亦含蓄有余味。
千里集中,以《少年游》一阕为最佳。词云:
东风无力扬轻丝,芳草雨余姿。浅绿还池,轻黄归柳,老去愿春迟。栏干凭暖慵回首,闲把小花枝。怯酒情怀,恼人天气,消瘦有谁知!
此阕和清真《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清人丁绍仪极赏此阕,且以为“起二句即寓君子道消小人道长意,措语极婉”①。如此,则将一首追忆恋情的艳词,翻新为一首伤老忧生的感怀之作了。丁氏也许求之过深,但细味词句,其间似乎确有一股幽怨不平之气;至少,也是借闺中人来传达类似的心绪。
另外,清人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还曾说:“千里和美成词,非不甚工,总是堆炼法,不动宕。唯‘鸿影又被战尘迷’一阕,差有气。”仅此一句,已颇露生气,惜不知刘氏自何处阅得此词。
其次说檗栝词人林正大。
檗栝,亦作“隐括”,指就原作进行剪裁改写。
林正大,生卒年不详,字敬之,号随庵,永嘉人。宁宗开禧中,为严州学官。正大长于词,所著《风雅遗音》皆取前人诗文,檗栝其意,制为杂曲。效仿苏轼檗栝陶渊明《归去来辞》故例,在每首词之前,仍全载本文。对于檗栝词,因其殊少创意和个性,历来评价不高。不过,林正大有他自己的看法,其自序《风雅遗音》云:
古者燕飨则歌诗章。今之歌曲,于宾主酬献之际,盖其遗意。乃若花朝月夕,贺筵祖帐,捧觞称寿,对景抒情,莫不有歌随寓而发。然风雅寥邈,郑卫纷纶,所谓声存而操变者,尤愈于声操俱亡矣。则怀似人之见,得无有感于昔人之思乎?
世尝以陶靖节之《归去来》、杜工部之《醉时歌》、李谪仙之《将进酒》、苏长公之《赤壁赋》、欧阳公之《醉翁记》类凡十数,被之声歌,按合宫羽。尊俎之间,一洗淫哇之习,使人心开神怡,信可乐也。而酒酣耳热,往往歌与听者交倦,故前辈为之隐括,稍入腔调。如《归去来》之为《哨遍》,《听颖师琴》为《水调》,《醉翁记》为《瑞鹤仙》。掠其语意,易繁而简,便于讴唫,不惟可以燕寓欢情,亦足以想象昔贤之高致。余酷爱之,每辄效颦而忘其丑也。
余暇日阅古诗文,撷其华粹,律以乐府,时得一二,裒而录之,冠以本文,目曰《风雅遗音》。是作也,婉而成章,乐而不淫,视世俗之乐,固有间矣。岂无子云者出,与余同好,当一唱三叹而有遗味焉。
此序虽为林氏自序,大可看作檗栝派宣言。如此看来,至少在主观上,檗栝派是有明确的词学主张和严肃的创作态度的。林氏以为,声操并茂的风雅乃词家正轨,声存而操变则成词中之郑卫矣。风雅正声,昔贤高致,多在诗文,若撷其精华,律以乐府,婉而成章,则可以昔贤之高致、古诗文之风雅,来矫正时下的淫靡习气了。
只是檗栝的填词方式,已自锢了创新的手脚,很难取得较高成就。《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二百即批评林氏“语意蹇拙,殊无可采”。笔者浏览《和清真词》,亦遗憾佳篇之难觅。此外,林氏于音律并未谙熟精通,故其所括,颇多失律现象。夏承焘先生指出:“校《风雅遗音》两卷完。用韵颇杂,又非永嘉乡音,破句律平仄处亦甚多。佳者不过十首左右,有二、三首几不成韵语也。”①
在林氏41首作品中,以括晚唐卢仝《有所思》诗成《满江红》一阕为最佳,兹举以为例。词云:
为忆当时,沉醉里、青楼弄月。闲想像、绣帏珠箔,魂飞心折。羞向妲娥谈旧事,几经三五盈还缺。望翠眉、蝉鬓一天涯,伤离别。寻作梦,巫云结。流别泪,湘江咽。对花深两岸,忽添悲切。试与含愁弹绿绮,知音不遇弦空绝。忽窗前、一夜寄相思,梅花发。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曾说:“此词檗栝卢仝《有所思》诗意,笔颇清老,而少骀荡夷犹之致。”卢仝原诗如下: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相比之下,卢诗写得烟波万叠而灵气酣畅,秾丽怪奇而饶有风致,乃个中人自诉;林词则沉潜凝重,清健精绝,生新拔俗,有似老儒代拟。一骀荡一清老,各具其妙。
最后,简单谈一谈两宋浙江词史上的宗教词人。
两浙有崇奉宗教的悠久历史,浙东尤多佛寺道场、洞天福地。宋代统治者一直提倡儒、释、道三教互补,共同为国家政治服务,两宋浙江词中亦不乏佛子、道士手笔。据上一章《两宋浙江词人区域分布及其存词数量表》进行统计,佛教词人计有圆禅师、净端、如晦、元净、南轩5家,道教词人计有张伯端、龚大明、夏元鼎3家。这里只介绍有较好词作传世的作者。
首位是释净端。净端,字明表,姓邱,归安(今湖州吴兴)人。肄业吴山解空禅院,参龙华齐岳禅师得悟。丛林中号端师子,自号安闲和尚。崇宁二年卒,年七十二。著有《吴山集》,已佚。
净端今存词5首,其四为调寄《渔家傲》的渔父词,宣扬佛家大义,文学意味不强。余一为调寄《苏幕遮》的救荒词,较有价值。词云:
遇荒年,每常见。就中今年,洪水皆淹遍。父母分离无可恋。幸望豪民,救取庄家汉。最堪伤,何忍见。古寺禅林,翻作悲田院。日夜烧香频□□,祷告皇天,救护开方便!
这是21200多首宋词中,唯一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悯农词,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弥足珍贵。
第二位是释如晦。如晦,名仲皎,居绍兴明心寺,与王铚相酬答,有诗传世。存词1首,曰《卜算子·送春》:“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毕竟年年用着来,何似休归去?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风调绝似《花间》,又有民歌韵味。末尾化用前人词句亦自然贴切。“毕竟”二句的反问,无理而有妙趣,道尽痴情人的执着和幻想。
第三位是道家词人龚大明(1168—1238)。大明字若晦,仁和(今杭州)人。宁宗闻其名,召其禁中斋修,赐号冲妙大师。大明存词共6首。《山居》组词五首,缺调名。其中三、四两首颇有文学意味,俱录如下:
山居好,山居好,竹杖芒鞋恣幽讨。坐分苔石树阴凉,闲数落花听啼鸟。
山居好,山居好,斫月锄云种瑶草。泠泠碧涧响寒泉,簌簌落花风自扫。
另一首《西江月·书怀》,则是这位道长的夫子自道。词云:“我本无为野客,飘飘浪迹人间。一时被命住名山,未免随机应变。识破尘劳扰扰,何如乐取清闲?流霞细酌咏诗篇,且与白云为伴。”
第四位是道家词人夏元鼎。元鼎字宗禹,永嘉人,生卒年不详。少从永嘉诸老游,屡试不第。尝入山东幕府,奔赴燕赵间。宝庆中为小校武官,年未五十,弃官入道。好观《阴符》,游南岳祝融峰,自云受仙人指授,因号云峰散人。有《蓬莱鼓吹》一卷。存词30首,《满江红》一阕差强人意,可以一读。词云:“人世何为?江湖上、渔蓑堪老。鸣榔处,汪汪万顷,清波无垢。欸乃一声虚谷应,夷犹短棹关心否。向晚来、垂钓傍寒汀,牵星斗。砂碛畔,蒹葭茂。烟波际,盟鸥友。喜清风明月,多情相守。紫绶金章朝路险,青蓑箬笠沧溟浩。舍浮云、富贵乐天真,酾江酒。”
至此,笔者用整整两章篇幅,终于将宋代浙江词繁荣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叙述完毕。相信广大读者对“宋代是浙江词的繁盛期,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以及“在此期间,浙江词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已逐渐形成具有浙江区域文化特色的词体风格,最终确立起了尚艺、崇雅、尊情、重寄的词学理念,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清代浙西词派实结胞于此时”的论断,会首肯心折,从而认识到两浙地区在宋代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①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九,见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686页。
①《天风楼学词日记》1940年2月12日,《夏承焘集》第六册,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