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人物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杜甫住在瀼西草堂还算过了一段安静的日子。一个初秋的夜晚,杜甫在草堂里写,忽然听到堂前响起“啪啪”声,打扰了他的思路。他以为是宗文的鸡舍没有建好,鸡四处乱走,往树上乱扑腾,就站起身来,循声走到堂前。借着月光。却见枣树下站着邻居家的老妇人,衣上满是补丁,手持着长长的竹竿,正用力地敲打残余的红枣。红枣噼啪地落在地上,老妇人俯下身子去捡,不料一枚红枣咕噜噜往前滚着,竟滚到了杜甫的脚下。

老妇人的目光一路追过来,看到了杜甫,不由地惊慌起来,居然做出逃跑的姿态,但又觉得不妥,就垂下头去,低低地叫了一声:

“老爷……”

杜甫捡起红枣,朝老妇人走过去,放在老妇人的手里。

“以后想要红枣,尽可以来拿。如果不方便,我让仆人阿段替你扑枣,给你送去。”

老妇人感激地说不出话来。

杜甫问她:“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老妇人听到这样一问,脸上顿时露出颓唐的神情,皱纹更加深而密了。

“哪还有什么人啊。老头前些年过世了,两个儿子,一个死在战场上,一个死在江里,现在就剩我一个老婆子了。”

“那你平常靠什么生活?”

“就靠那一点田地啊,稻子是种不动了,就种点菜,吃不完的就挑去市里卖,换点盐和米。谁知道,我都这样了,县里照样还是来催租。唉,现在是饥一顿,饱一顿,胡乱地过日子罢了。”

杜甫听到这样的哭诉,心又沉了下去,就走到后厨,将剩余的一些白米、腌肉装了个篮子,塞到老妇人手里。老妇人感激不尽,不住地称谢,颤颤巍巍地回去了。

此后,杜甫时常接济她,而老妇人也时常来打枣。

然而,过了些日子,东屯的水稻成熟了,等待收割。从草堂到东屯,有十几里地,每天往来,很不方便,杜甫就和家人一起迁到了东屯去了。刚好此时,有亲戚吴郎从忠州来,没有住所,杜甫就将瀼西草堂借给他。

这吴郎到了草堂,就开始了修缮,并在草堂周围插上了一圈篱笆,将几株枣树也围在当中。那老妇人看到草堂换了主人,又看到隔了篱笆,而那吴郎是个年轻人,英英武武的,走进走出,眼中似乎也看不见她这个老婆子,心里就害了怕,不敢再来扑枣,此外又没了杜甫的接济,日子变得更困顿了。

杜甫偶尔也来草堂,与吴郎相聚,看到草堂外的篱笆,心里就一咯噔,走到屋后去,远远看到了老妇人。

“您最近怎么样啊?”

老妇人将自己的苦楚说了一遍。

杜甫看了看枣树,又看了看篱笆,也没有当面和吴郎说,回到东

屯后,写了一首诗,让人送给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又呈吴郎》

在诗里,杜甫语气极委婉。他说,堂前的枣树,就放任西邻的妇人去打吧。她是个无食无儿的可怜人,要不是穷困得万般无奈,哪会来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所以,看到她打枣时战战兢兢的样子,我们非但不该干涉,还要表示亲善,让她安心打枣呢。

现在,她看到你是个陌生人,就有些害怕和提防。其实呢,这是她多心了。不过你在草堂外插了一圈篱笆,倒像是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所以,你不如也做些亲善的动作。

唉,想想这个世道吧,现在兵荒马乱,朝廷横征暴敛,你我四处飘零,一想起来,不免泪流盈巾。而老妇人这样的普通人家,更是贫穷到骨,我们怎能不小小地关心一下呢?

对身边的穷苦人,杜甫有着这样深切的关爱,实在是令人感动的。

后来,奉节人就有了一样土特产,名叫“杜甫晒枣”。你要问那些晒枣的老农民,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啊?他就会说起杜甫与老妇人的故事。末了还会问一句:你知道这晒枣为什么这么甜吗?然后,他自问自答:就因为有着杜甫对穷人的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