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中《古离别》
厉鹗辑《宋诗纪事》卷八十二据《宋艺圃集》收录了一首夏之中的《古离别》:
郎上孤舟妾上楼,阑干未倚泪先流。
片帆渐远郎回首,一种相思两处愁。
屈原《九歌·少司命》云“悲莫悲兮生别离”;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是人的感情生活中的一大恨事,也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中的一个永恒题材。古往今来,写离愁别苦的诗篇之多不可胜数,其中写男女相别的作品占相当数量。一场男女相别的悲剧中,有男、女两方,有行者、居者两方。而在古代,只因行者多是男方,写诗的也多是男性,这类作品就大多是从男方、从行者的角度写的。这首《古离别》是一首不多见的从女方、从居者的角度抒写夫妻间离别之痛苦的作品。
一场离别,从别时的难舍到别后的思念,是一个漫长的痛苦过程。以作为居者的女方为主角写的离别诗为数不多,而全面展示这一过程的作品更少,大都只从中截取片段内容来写。有的只写别后的相思,如徐幹的《室思》及《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九·自君之出矣》中所收诸作。有的只写望远盼归的情景,如:无名氏《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刘采春歌唱的《啰唝曲》“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温庭筠《梦江南》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有的写相思之成梦,如:张潮《江南行》“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令狐楚《长相思》二首之二“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这些都只就局部着笔以显示离别的苦痛。夏之中的《古离别》诗则从男女双方在门前相别写起,写了男方登舟离去,女方独自登楼,写了女方倚阑目送舟船远去、男方也在舟中回首相望,最后写到别后的相思,以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完整地展示了这场痛苦的离别的全过程。
一般写离别的诗,往往借助景物的衬托以表达离怀别绪,如李冶《明月夜留别》诗“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通篇借月光托出情思。而这首《古离别》诗中全无景物的烘染,只简单、直截地写出了诗中人的动态和情态。在此,还可以对照以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下半阕:“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词也是把一场夫妻间的离别,从相别之际一直写到相别之后,但在遣词谋篇上用了“《阳关》”、“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楼前流水”诸语句来烘托、点染,以之与夏诗相较,自有文、质之别。李词之表达离愁,是通过典故的运用、词语的修饰,借助《阳关》的惜别之音、楼前的流水之念,委婉道来。夏诗则既不用修饰的词语,更不使事用典,也不用景物烘染,笔无旁骛,直述其事,直表其情,以白描手法、直白语言说出了这场离别之痛。也许正因为如此,就作品的艺术效果而言,夏诗所写的离别情事,使人读来,感受更直接、更真切。
这首诗的首句“郎上孤舟妾上楼”,平铺直叙,只写了相别双方的动作:一上舟;一上楼。句中却自有情在。“郎上孤舟”四字中着一“孤”字,似写舟之孤,实写人之孤。行人上舟前,家居与妻子双双相伴,此时上舟后,已是“人成各,今非昨”(唐琬《钗头凤》词中语),其内心悽惶无主的孤单之感是可以想见的。句中的“妾上楼”三字,写的则是诗中女主角的痛苦的惜别之情。行人登舟后,作为送行者照说应伫立水边送船只解缆离岸,而她转身上了楼,看似不合情理,而联系下句,可知其上楼只是为了在楼上高处才能一直看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语),才能使舟上之人的身影在她视线中消失的时间推迟一些。这一“上楼”动作,正见其情之可悲。次句“未到阑干泪先流”是这首诗中最沉痛的一句,也是诗中人最痛苦的时刻。这时,郎君已登舟离岸,她五内翻腾,心已碎,肠已断,上得楼来,不待走到阑干边,已经泪下如雨了。这一句也只是平铺直叙,所展现的则是一个极其凄惨的场景,其中含有这位少妇的摧心剖肝之痛。诗的第三句“片帆渐远郎回首”,是她倚阑远望所见。句中的“郎回首”三字也写得十分沉痛。目送舟船渐行渐远,固然令她惘惘若失,而望见行人犹久久在舟中回首相望,两情之如此难舍难分,更令她感到无限辛酸。到此,这前三句诗已写足了相别时的情事,诗语虽平实无奇,诗情却极其沉重。末句“一种相思两处愁”,写到别后,以一个“愁”字收结全篇。这一句与李清照《一剪梅》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相似。李词接下来还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而夏诗在篇末写出的这个“愁”,也是“无计可消除”的。从此,这位诗中的少妇将在“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词中语)中苦度漫长的岁月了。
总的看来,这首诗是一首不多见的从女方、从居者角度写男女相别的作品。诗以短短四句的绝句形式,摄取了一对夫妻痛苦分别的全过程,从别时情状的悲惨写到别后相思的哀愁,在众多同类题材的诗作中,不失为一首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