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大家论诗

淳朴的山村风光图——读顾况《过山农家》诗

淳朴的山村风光图——读顾况《过山农家》诗

刘学锴

六言绝句一体,整个唐代作者寥寥。时代较早而且写得比较成功的当推盛唐诗人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第六首云: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在鲜妍清新的画面中流动着隐居田园的高人恬然自适的生活情趣,堪称中有画。中唐诗人顾况的这首《过山农家》,同样饶有画意,却是地道的山村风光、农家本色,于质朴清淡的笔墨中含有一种真淳的生活美: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隐居润州延陵大茅山期间。题内“过”字,是访问的意思。

前两句是各自独立而又紧相承接的两幅画图。前一幅“板桥人渡图”,画的是山农家近旁的一座木板小桥,桥下有潺湲的山泉流淌,桥上有行人经过。“人渡”与“泉声”,分写桥上桥下,本属二事,“人渡泉声”,仿佛无理,却真切地表现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新鲜喜悦感受。诗中有画,这画便是仿佛能听到泉声的有声画。画中的行人,实即诗人自己。大约是由于目接耳闻莹澈锵鸣的水色泉声,恍忽置身画图之中,落笔时便不知不觉将自己化为画中人了。抒情的主体融入客体,成了景物的一部分。这句写山农家附近的环境,“板桥”“泉声”显示山居的特点,“人渡”暗点“过”字。

后一幅“茅舍午鸡图”,正写“到山农家”。茅檐陋舍,是“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特有的静寂。在温煦的正午阳光照耀下,茅舍静寂无声,只偶尔传出几声悠长的鸡鸣。这就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新晴野望》),这里写日午鸡鸣的闲静,正是为了暗透闲静后面的忙碌。从表现手法说,这句是以动衬静,以声显寂;从内容的暗示性说,则是以表面的闲静暗透繁忙。三四两句,便直接写到山农的劳动上来。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这两句一般都理解为山农对诗人表示歉意的话,意思是说,您别怪罪屋里因为烧柴烘烤茶叶弄得乌烟瘴气,将就着在破茅屋里歇歇脚,可喜的是今天出了大日头,场上的谷子正好趁晴翻晒,实在分不开身来招待您。这当然也能见出山农的淳朴好客和雨后初晴农家的繁忙,而且神情口吻毕肖。

不过,理解为诗人对山农说的话也许更符合题意,更富情味。诗人久居山中,跟附近这一带的山农已经相当熟悉。当他信步闲游,来到这一户山农家时,主人因为焙茶烟雾弥漫,不免有些歉意,诗人则用轻松幽默的口吻对他说:别气恼焙茶烧柴弄得烟雾腾腾的了,可喜的是今天雨后新晴,正好翻晒谷子呢。乍一看,三四两句之间似无必然联系,细加寻味,便可发现它们都统一在雨后新晴这一特定的天气背景上。久雨茶叶返潮,需用微火烘烤;而雨后新晴,空气湿度较大,茅屋里的烟雾透不出去,故有“焙茶烟暗”的现象。

但雨后放晴,正可晒谷,故说“却喜晒谷天晴”。不熟悉农家生活、农民心理,说不出这样本色的农家语。诗人虽只随口道出,略不经意,却生动地表现了他跟山农之间那种不拘形迹、融洽无间的关系,让人感到他并不是山农茅舍中陌生的尊贵来客,而是跟这个环境高度契合的“此中人”。从题目与内容的关系看,首句是过访途中情景。

次句正写到山农家所见所闻,三四句进一步写诗人与山农不拘形迹地聊家常,全篇都紧紧围绕“过”字写抒情主人公的活动,语意一贯,顺理成章。而首句“泉声”暗示雨后,次句“鸡鸣”逗下“天晴”,更使前后幅贯通密合,浑然一体。

清新明丽的山村风光,闲静而繁忙的劳动生活气息,质朴真淳的相互关系,亲切家常的农家语言,这一切高度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淳厚真朴的生活美。这正是这首短诗艺术魅力之所在。

六言绝句,由于每句字数都是偶数,六字明显分成三顿,天然趋于对偶骈俪、工致整饬,绝大多数对起对结,语言较为工丽。

顾况这首六言绝句虽也采取对起对结的格式,但由于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进行白描,前后幅的句式与写法又有变化,读来便丝毫不感到单调板滞,而是显得轻快自如。诗的内容和格调呈现出高度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