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赏析、作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②,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③,表里俱澄澈④。悠然心会⑤,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⑥,孤光自照⑦,肝胆皆冰雪⑧。短发萧骚襟袖冷⑨,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⑩,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

①青草:青草湖,与洞庭湖相通,总称为洞庭湖。

②玉鉴琼田:形容湖水莹澈,在月光下如同镜面和玉石一样。

③明河共影:明河即银河。此句是说天上的银河与水中的银河彼此辉映。

④表里:内外、上下。

⑤悠然心会:在心中油然地得到一种领悟。

⑥岭表经年:在岭南度过了一年。岭表,岭外,广西在五岭南面,故云。

⑦孤光自照:孤月独照。

⑧肝胆皆冰雪:形容自己光明磊落,心怀坦荡。

⑨萧骚:一作“萧疏”,指头发减少了。

⑩尽挹西江:把长江的水当作酒来喝。西江,长江来自西边,故称西江。

11、细斟北斗:把北斗星当作舀酒勺子。

12、万象:这里指天上的星辰。

赏析

这首词写洞庭秋色,同时将词人自身冰雪一般的忠肝义胆和表里澄澈的湖光月色水乳交融地表现了出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这几句总写洞庭印象,表现秋高气爽的景色。“风色”一词很有特点。风是没有颜色的,但是诗词当中将“风色”连用,早已有之,并非始于张孝祥,李白的《庐山谣》就说:“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形容万里黄云滚动,似乎连风都为之变色了。张孝祥词的“更无一点风色”则是形容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的景象。“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着我的一叶扁舟,这个“著”字,很有意味。同样是极大与极小的对照,杜甫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表现的是强烈的孤寂感,张孝祥却体现出一种自然造化供我所用的豪迈气概。“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就是明月,但是作者用“素月”,就更有一种满目清辉的清澈的感觉。“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写出月色和波光上下通明的境地,所以有下一句:“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概括出洞庭中秋月色美就美在光洁透明、表里如一。同时它不仅是对洞庭景色的客观描写,而是含有深层的意思。这种深意在下片有更明确的表达。“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过渡性的两句,既是对洞庭月色的由衷赞叹,也是引出作者自己。作者“心会”的是什么呢?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作者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样光明磊落的。“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表现了既不为人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晶莹洁白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这个比喻前代诗人已多次用过。如江总《入摄山栖霞寺》:“净心抱冰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结合张孝祥被馋免职的经历,不难读出他的愤激之意。“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由回忆写到当前。上句写在夜气中的清冷感觉,这感觉是身体的感觉,也是心理的感觉。不过下句很快就恢复了诗人的豪迈气概:自己仍然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而且接下来几句气魄更加宏大。“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里暗用典故,第一句用《景德传灯录》:“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第二句用屈原《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为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诗人的强烈气概和自信溢于言表。“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最后两句化用苏轼的句子。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苏轼《念奴娇·中秋》:“起舞徘徊风露下,不知今夕何夕。”虽是化用他人之句,但与词人在前面所营造的意境和主体形象是融为一体的。

张孝祥是南宋前期词坛上的重要人物。他是状元,因为夺了秦桧儿子的第一名,遭秦桧忌恨而被诬陷下狱,直到秦桧死了才出仕。他是主战派,所以两次被投降派弹劾免职。英年早逝,三十八岁就死了。张孝祥为人真率坦荡,气魄豪迈,他的词的豪放特色是其性情气质的自然流露。张孝祥的词是苏轼与辛弃疾之间的过渡,他的词风接近苏轼。比如这首《念奴娇》,就与苏轼同样写月的《水调歌头》很像,豪迈而清旷。不过,二者的意境各有特色,主体形象也各有不同。苏轼的词带着他一贯的哲人的思考,因为在思考,所以主体常常会跳出意境去对客体进行观照,张孝祥则营造了表里澄澈的理想境界,把自己化身为那月光,化身为那湖水,一起飞向理想的澄澈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