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辛弃疾

辛弃疾《念奴娇·重九席上》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念奴娇·重九席上

【题解】

此词作于庆元六年(1200)的秋天重阳节庆筵上,当时辛弃疾居于江西赋闲在家。这是他受邀参加重阳筵席,在席上所见所闻引发感慨而作。词中上片主要写看到眼前的宴会情景,不禁想起东晋风流名士在龙山高会上的风采,进而感慨人生难遇知音;词中下片承接上文,引出自己所崇拜的东篱采菊人陶渊明,抒发了对陶潜躬耕归隐的仰慕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陶潜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

【原文】

龙山何处①,记当年高会②,重阳佳节。谁与老兵供一笑③,落帽参军华发。莫倚忘怀④,西风也解,点检尊前客⑤。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⑥。

须信采菊东篱⑦,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⑧。爱说琴中如得趣⑨,弦上何劳声切。试把空杯⑩,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注释】

①龙山:在湖北江陵府(今湖北沙市)城西北十五里,桓温九日登高,孟嘉落帽处。②记当年高会:即指盛大的龙山之会。典出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③老兵:指桓温,谢奕称桓温为老兵。谁与老兵供一笑:这是问成为桓温笑料的是谁人。落帽参军:即孟嘉。华发:花白头发,这是在想象孟嘉落帽的形象。按:在盛大宴会之上,落帽本是失礼行为,而桓温戏弄孟嘉,显然是把他当作取笑的对象。所以作者有“供一笑”。④莫倚:不要寻找借口。倚:倚杖。忘怀:忘记了,指孟嘉“初不自觉”落帽事。⑤也解:也能。点检:指点,引伸为挑选,这里含有蔑视的意思。樽前客:指宴席上的客人。这两句是说,西风也能挑选席上客人,意思是让他当众出丑。按:《孟府君传》曾载桓温对孟嘉说的话:“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御卿。”孟嘉甘心受桓温的驾御,所以西风也要贬之。⑥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令人感到凄凉的是,从古到今,不论是桓温还是孟嘉,都已不复存在,在后人眼中,眼前所见的只有三两只飞蝶而已。⑦须信:应知。采菊东篱:语出陶潜《饮酒》诗句。表现田居生活的怡然之乐、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⑧陶彭泽:也就是陶渊明,因为陶渊明曾担任过彭泽县令。⑨爱说:口语,常说,喜欢说。⑩试把:试举。杯中物:指酒。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以上三句是与陶渊明开玩笑。因为陶渊明说过琴中如果得趣,何必一定要在弦上发出声音,所以比照推理:那么杯中无酒的时候,陶翁是否还肯说,举杯得趣,何必一定要斟满呢?翁:指陶渊明,也就是陶彭泽,下句的翁也是指陶渊明。

【译文】

不知龙山在哪里,但依然记得当年重阳佳节时的盛大聚会。当时是谁成为了桓温的笑料?那人就是宴席上落帽的白发参军孟嘉。不要寻找借口解释说自己“西风吹帽,初不自觉”,其实西风也会挑选对象,逐个查点酒杯前的酒客,不会随意让你席间出丑。所谓沧海桑田,人事变迁。令人感到凄凉的是,从古到今,不论是桓温还是孟嘉,都已不复存在,而在后人眼中所见的只有三两只飞蝶而已。

你应该确信,具有高风亮节,乐于在东篱下采摘菊花酿酒这种归隐田园生活的人,千载之中,只有陶渊明一人而已。陶渊明喜欢开玩笑说,倘若领会了琴中的乐趣,又何必非要劳烦琴弦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呢?既然这样,那么现在,如果我举起空杯向您祝酒,您是否还肯说:“得到酒趣就好,何必一定要杯中有酒呢?”哈哈,还是让我们斟满酒杯高高举起,然后迎风傲然一笑,今夜就请您与我一同酣然大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