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①
四州环一岛②,百洞蟠其中③。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④。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
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⑤。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⑥。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⑦?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⑧。
安知非群仙,钧天乐未终⑨?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⑩。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
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
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①绍圣四年(1097)作于海南。肩舆:轿子。汪师韩评此诗曰:“行荒远僻陋之地,作骑龙弄凤之思,一气浩然而出,天风浪浪,海山苍苍,足当司空图‘豪放’二字。”(《汪评》)纪昀曰:“源出太白,而运以己法,不袭其貌,故能各有千古。”(《纪批》)
②四州:琼州、崖州、儋州、万安州。
③百洞:海南之五指山,中多洞穴,既险且深。
④“我行”二句:作者渡海后自琼州向西,折南至儋州贬所,路线如同月牙。胡仔称“东坡每题咏景物,于长篇中只篇首四句,便能写尽,语仍快健”,并以以上四句为例,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二十九。
⑤“登高”四句:朱弁《曲洧旧闻》五:“东坡在儋耳,因试笔尝自书云:‘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纪昀评曰:“有此四句一顿挫,下半乃折宕有力。凡古诗长篇,第一要知顿挫之法。”(《纪批》)
⑥“眇观”二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谓中国内有九州,外亦有九州,“于是有稗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实已意识到大洋的存在。谈天翁,即邹衍,战国齐临淄人,深观阴阳消息,有“谈天衍”之称。上引《史记》之说,实出于邹衍。
⑦“茫茫”二句:语本《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⑧“千山”二句:《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盖风来则千山草木皆动,如动鳞甲;万谷号呼有声,如酣笙钟耳。”
⑨“安知”二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赵简子病后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
⑩青童:青童君,神仙名。纪昀评以上四句:“此一层烘托得好,长篇须如此展拓,方不单薄。”
11、“急雨”二句:参见《有美堂暴雨》注⑧。
12、“梦云”二句:钱锺书《管锥编》四《拟云于梦》:“苏轼上句用字出宋玉《高唐赋》,以状云之如梦;下句用字出东方朔《神异经》‘天为之笑’,张华注:‘言笑者,天口落火烙灼,今天不雨而有电光’,以状电之如笑。只究来历典雅而不识揣称工切,便抹杀作者苦心。”并指出此乃“抽象之形象”的修辞手法。
13、“久矣”二句:妙声兼指风声、钧天广乐及作者之诗。蓬莱宫,原名大明宫。杜甫《莫相疑行》:“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此指宋代宫廷。纪昀曰:“结处兀傲得好。一路来势既大,非此则收裹不住。”(《纪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