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毛泽东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十一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即指此。自唐代以来,此处就是游览胜地。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百侣:很多的伴侣。

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挥斥:奔放。

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

方:正。

遒:强劲有力。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一样。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赏析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知识链接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其时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是毛泽东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