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陆游

陆游《书愤》原文|注释|赏析

陆游《书愤》原文|注释|赏析

早岁那知世事艰②,中原北望气如山③。楼船夜雪瓜洲渡④,铁马秋风大散关⑤。

塞上长城空自许⑥,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⑦。

注释

①作于诗人六十二岁(1186)闲居故乡山阴之时。

②世事艰:指抗金复国的事业不断受到投降派的阻挠和破坏。

③气:指收复中原的志气。如山:喻其壮伟坚定。

④“楼船”句:指当年在镇江任通判时的经历。作者本人在《焦山题名》中写道:“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瓜州渡,在镇江北岸,运河入长江处。

⑤“铁马”句:指在南郑前线的经历。大散关,在今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

⑥塞上长城: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伐北魏有功,自称“万里长城”。这里作者引以自表心迹。

⑦“出师”二句:赞颂诸葛亮的知难而进,坚持北伐,千载之下,无人能与他相比。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军伐魏,临行,上《出师表》给刘禅,表明心迹,中有“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等话语。作者这里是借赞颂诸葛亮来表达自己不甘衰老、依然渴望为国立功的心情;同时,也是借古讽今,讥刺朝中无人主持北伐,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名世,名传后世。伯仲,兄弟间的长幼次序。长为伯,次为仲,后引申为衡量人物的等次。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吕。”

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的“愤”。对于人民愿望和现实政治局势之间的矛盾的深刻体会,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悲愤之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生出的英雄迟暮之感也掺杂在这种悲愤里。陆游在这类诗里所塑造的是寂寞而又不甘于寂寞的英雄形象。这种强烈的悲愤之情,虽然带着低沉感伤,却并不是消极颓唐的,存在于陆游创作中强大的爱国精神使他从来没有走向悲观主义,因此这类作品也往往带给我们感动和激情。

自从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类以名词构成一联诗出现之后,不断有效仿者和成功之作出现,例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联,又如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极为精彩地概括了作者当年满怀热望的生活,同时又概括了南宋两次著名的胜利:绍兴三十一年(1161),完颜亮南下侵宋,兵集瓜洲,虞允文等造战舰拒之,金兵不得渡江;下句指同年秋,金人据大散关,吴瞞率兵与之激战,第二年收复了大散关。所以,作者是提炼了个人与整个民族的抗金斗争,用极具表现力的手法将之表达出来,从而成为千古名句。与温庭筠、黄庭坚的写“小我”相比,陆游营造的是庄严、苍凉、雄阔、悲壮的意境,以此写出抗金的艰难和坚定,体现着作者的理想、抱负以及豪迈之情。而这两句越是写得豪情飞扬,下两句的志愿落空、鬓发斑白就越是体现出英雄志士报国无门的强烈悲哀。这种沉痛与悲愤,在与坚持北伐的诸葛亮的对比中最为强烈地凸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