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
卢仝(约795~835),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自号玉川子,年轻时曾隐居少室山。他的诗歌受到韩愈的高度称赞(韩愈当时为河南令)。官府曾要起用他为谏议大夫,但他不愿入仕途,拒之。甘露之变时,他因留宿宰相王涯家而遇害,死时仅40岁。卢仝爱茶成癖,有《茶歌》流传于世,受到世人的仰慕与推崇。
走笔 ① 谢孟谏议 ② 寄新茶
【原文】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 ③ 月团 ④ 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 ⑤ ,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⑥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⑦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 ⑧ 否?
【注释】
①走笔:疾书。
②孟谏议:即孟简,字畿道,唐德州平昌(今山东商河以北)人。进士及第,官至谏议大夫,历任常州、越州、襄州、睦州等地刺史。
③手阅:亲手收检。
④月团:即茶饼。
⑤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的唐贡山、南岳寺、离墨山、茗岭等地,以汤清、芳香、味醇等特点而誉满全国。
⑥黄金芽:最早发出的一些茶芽,颜色微黄。
⑦不奢:指茶叶的数量不多。
⑧苏息:困乏后得到休息。
【译文】
太阳当头我午睡正酣,送茶军将的敲门声将我从梦中惊醒。说是奉孟谏议的命令来送信和新茶,一包白绢密封着加盖三道泥印。开封读信如见孟谏议本人,手里拿着三百片圆圆的茶饼。听说采茶要入春就进山,那时惊蛰刚过春风渐起。皇帝要先品尝新鲜的阳羡茶,没有草木敢先于茶树开花。仁德之风催发茶树的蓓蕾,早春就抽出了金黄色的嫩芽。采摘焙炒之后立刻封好,真是精工细作、品质上乘。天子品尝后又有高官显贵享受,如今竟到了我这山野人家。我紧闭柴门不再待客,自顾自地煎了茶叶要品尝。茶水泡沫宛如碧绿的云彩风吹不断,汇聚在一起恰似一碗面。一碗下去喉咙润泽,两碗就可使人心灵宁静不再寂寞。第三碗下去好像搜肠刮肚,心中的感慨似乎一下能写出五千卷。第四碗下去就全身冒汗,一生的不如意好像都从毛孔中散出。第五碗喝下皮肤骨骼轻飘飘,第六碗喝下后已能通灵。千万莫喝第七碗,否则只觉两腋生风就要飞起。蓬莱仙境,你在哪里?我是玉川子,要乘这阵清风去寻你。蓬莱山的仙人统辖人间,地位尊贵又不受风吹雨打。怎能知道凡间亿万苍生,都在危险的边缘备受煎熬。我要替孟谏议问问神仙,那亿万苍生究竟何时才能休养生息?
【鉴赏】
卢仝爱茶成癖。此诗也称玉川茶歌,与陆羽的《茶经》齐名,传唱千年而不衰。诗人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感受。茶对他而言,似乎不只是口腹之饮,还能为他创造出广阔的精神世界。
全诗可分为四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军将送茶来的情景。开头两句写诗人被送茶军将的叩门声惊醒,军将受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这包新茶用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诗人读完信,拆开封包,点视了这三百片圆圆的茶饼。密封、泥印说明孟谏议对诗人十分重视;开封、手阅表现了诗人对这份礼物的珍视与喜爱。可见,两人互相重视,感情真挚。
以下十句为诗的第二段,描写茶的采摘与焙制过程。头两句说采茶人的辛苦。接着写因为皇帝要尝新茶,所以百花都不敢比茶树早开。五、六句写茶树抢在春天到来之初就先萌发新芽,是因为感受到了帝王的“仁德”之风。前四句说明所赠之茶乃珍品。后四句感叹:如此精心采焙、严封密裹的珍品,本应让天子王公们享受,没想到竟送到我这山野人家来了。此番感叹,有自嘲之意。
第三段的十五句诗写七碗茶,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情洋溢之笔。诗人过着极为简单朴素的生活:柴门紧闭、家无俗客。也只有在这样淡然的环境中,才能摆脱世俗,远离俗世。纱帽笼头,自煎茶吃,看似浅易淡泊,实际寓意丰富,既是自嘲,也是书愤。纱帽,在此指一般人用的纱巾之类的东西;碧云,指茶的色泽;风,指煎茶时滚沸的声音;白花,乃煎茶时浮起的泡沫。在嗜茶之人的眼里,煎茶也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享受。接着“一碗”到“七碗”几句诗,打破了句式的工整稳固,参差不齐,着力写饮茶的感受。从“一碗”到“七碗”,碗碗相连,流畅爽快,酣畅淋漓。“七碗”下肚,飘飘欲仙,绝妙无比。这也为下文为民请命作了铺垫。
末尾十句为第四段。写诗人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的清风,来到蓬莱,替孟谏议向众仙请命,请求群仙给天下苍生休养生息的机会!
这首诗写得挥洒自如,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