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无寐,满村社鼓。
【赏析】
人生的悲剧莫过于遭逢承平到乱离的时代突变。如果这段乱离恰是历史的重演,则又平添几分忧伤。更可悲的是,那段历史又距今不远,还没有抚平当初的创伤,便又再痛一次。
刘辰翁当然不会在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才读到李清照的那首名篇《永遇乐》,但确实在那一年,才能真切懂得易安词中的心情。因为自己此情此景,实在与李清照的叙说太接近了。
李清照说,杭州城里的百姓不知道中原沦丧的苦痛,依然在元宵节里自在赏灯。刘辰翁发现,如今的情况就是这样。西湖还是那样秀美,湖边的宫殿依然伫立,城中的百姓还是在元宵之夜愉快地携手赏灯。或许刘辰翁能够理解江南人不懂南渡北人的痛苦,但他却无法理解为何经历了亡国灾难的临安百姓,也不是那么伤感,还在过着幸福自在的小日子。
于是他才会觉得更加痛苦,因为无人分享自己的亡国痛楚,只能找百年前的李清照寻求共鸣了。而当一个人只能从古人那里找到慰藉的时候,他是得有多么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