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男儿事长征 [1] ,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2] 。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磔 [3] 。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 [4] ,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释】
[1]事长征:从军戍边。[2]轻七尺:犹轻生甘死。[3]须:胡须。[4]羌笛: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赏析】
自古幽燕一带多豪客,那里的男子都会沾染慷慨悲歌的士气,也便多了几分刚烈与彪悍。长大以后更是从军戍边,将勇武的气概泼洒在疆场之上,争做杀敌的英雄,为取胜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凶煞的胡须如刺猬的毛刺一样密密地直竖在脸上,强敌当前,居然不敢向他靠近。
在这紧张的节奏中,一个手持雪亮战刀的七尺大汉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其背后黄沙漫漫,他怒目而视的眼神,吓倒敌军无数。就是这样一副雄壮与伟岸,将男子汉的铮铮铁骨都展现出来,胸中的激情陡然升起,“未报国恩,未立战功,怎可回还”?
然而李颀笔下并不是一味这样渲染疆场战士勇莽的形象,反而一转笔写到,辽东少妇年方十五,善于弹琵琶也善歌舞,今天忽然用羌笛吹奏了出塞的歌曲,曲波荡漾下,三军将士挥泪如雨。如此写来,不仅将虎虎生威的硬汉写得柔肠百结,也勾起了离家多年的军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对戍边或征战的将士来说,乡音最令人难以承受,当年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声响起,军心动荡,思乡情切,部队再也无意征战。此诗以这样前后反差地描写,既奔腾顿挫,又含蓄细腻,全诗一气贯通,使得诗人笔下的这些将士,既有执著的血性,也有无尽的铁血柔情,堪称七言诗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