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①
【题解】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于夔州,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诗作。当时安史之乱已平息,但各地割据势力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但严武病逝后又失去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远眺之时不禁百感交集。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诗前半部分注重写景,后半部分侧重抒情,巧用传神会意,促使读者以想象补充。可见此诗在写法上独具特色,默然使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张上。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②,渚清沙白鸟飞回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④,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⑤,百年多病独登台⑥。
艰难苦恨繁霜鬓⑦,潦倒新停浊酒杯⑧。
【注释】
①登高:这里指九月九日为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古人登高,一般在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进行,但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也有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②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③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④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⑤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客居他乡。
⑥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⑦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繁霜鬓:增多了白发。
⑧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按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译文】
九月九日登上高处,感觉到风势疾劲有力,不免有一丝凉意,远处长江三峡中不时传来猿猴凄厉的哀号,清澈浩荡的江水中,露出一块布满白色沙子的小洲,鸟儿们悠闲地在小洲的上空盘旋飞舞。
遥望远方,无边无际的树叶被急风摇落,发出“飒飒”的声音,似有万般不舍,令人心生怜惜,低头俯视,只见一望无际的长江之水滚滚而来,奔流不息。
看着眼前如此苍凉的秋景,不禁感慨我自己,竟远离故乡万里漂泊,常年流离客居在外,如今,已过半百之年却又疾病缠身,依旧困苦不堪,只能拖着沉重的脚步独自登上了高台。
自叹一生历尽艰难坎坷,为自己的悲苦命运和国运深感遗憾,不知不觉中白发如霜爬满了双鬓,重阳登高时节,按例应当饮酒唱和,可颓废失意的我因肺病已经停止了饮酒,只可惜此后再也不能借浊酒消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