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端友《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是北宋中期的诗人,苏轼曾为其集作序。其集原有十卷,可惜今已佚失。下面一首曾为黄庭坚爱赏的《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是其幸存的少数诗篇之一: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这首诗写作者投宿旅馆前后的见闻。诗题中的“济州”城在今山东巨野,而特地写明所宿旅馆在州城的“西门外”,联系诗中所写旅馆内外的情况,可知这是开在城外郊区的一个简陋的小旅馆。首句“寒林残日欲栖乌”,写投宿前在旅馆外所见,也点明投宿的季节是寒冷的季节,时间是日色已晚、乌鸦归林之时。次句“壁里青灯乍有无”,写投宿后在旅馆内所见。进入室中,只见四壁萧然,无物可写,只写了壁间一盏油灯,光色青荧,时明时暗,而从这一灯光也写出了居室之陋。三、四两句写夜间所闻。这时已下起小雨,作者在淅沥雨声中和衣而卧,不能成眠,静夜中只听到经日间长途奔驰已精疲力竭的马匹正有啃食所剩不多的草料。而从卧榻上就能听到马啮草声,说明马槽近在室边,也可见所宿旅馆之逼仄简陋。
这是一首藏情于景的诗。整首诗只写了寒林、残日、栖乌、灯光、雨声、人假寐、马啮刍,无一语透露投宿人的心情。但林是“寒林”,日是“残日”,乌是“栖乌”,灯是光线微弱、乍明乍暗的“青灯”,雨是搅人睡眠、淅淅沥沥的“小雨”,寐是“假寐”,马是“疲马”,刍是“残刍”。作者就是借助这些景物和景物前的状语所营造的氛围,使读者自会想见这位目睹寒林残日之景、身处灯光惨淡之室、又逢小雨淅沥之夜、卧听疲马啮刍之声的投宿之客、假寐之人的感受和心情。其凄黯之感、孤寂之情是不言而自见的。
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又云:“古人绝唱句多景语,如‘高台多悲风’、‘胡蝶飞南园’、‘池塘生春草’、‘亭皋木叶下’、‘芙蓉露下落’,皆是也,而情寓其中矣。”这类只写景物而“情寓其中”的“妙合无垠”的例句,还可以多举一些。在诗中,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是景语,但如欧阳修《六一诗话》所云,旅人的“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在词中,如:蒋捷《虞美人·听雨》上阕:“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其中,“红烛”句是景语,未写少年时的欢乐,而欢乐之情自见;“江阔”句也是景语,未写壮年时的哀愁,而哀愁之情自见。在曲中,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两句也是景语,在写法上与晁端友的这首诗有相似处,也是借助在景物前加状语以渲染气氛,使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从而使最后出现在这首小令中飘泊“在天涯”之人的旅愁已不言而自见。
葉梦得《石林诗话》卷上记黄庭坚常诵晁端友这首诗的“小雨愔愔”两句,“爱赏不已,他日得句云‘马龁枯萁喧午梦,误惊风雨浪翻江’”。这则诗话并云,初“不解风雨翻江之意。一日,憩于逆旅,闻旁舍有澎湃鞺鞳之声,如风浪之历船者。起视之,乃马食于槽,水与草龃龉于槽间,而为此声”。这一记述可作为这首诗中“卧听疲马啮残刍”句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