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祠八庙 管建分明-乌拉街历史文化

四祠八庙 管建分明

四祠:指的是将军祠、仓神祠、土地祠和贻忠祠。八庙:指的是娘娘庙、关帝庙、财神庙、药王庙、城隍庙、观音阁和山神庙。上述建筑物,既分清康熙、乾隆、同治、道光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建,又分官商分建和分管。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已经基本上荡然无存了!

将军祠,位于今新十字街近东北角上(原永吉—酒厂道东),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监造人是穆朱祜(穆克登长子、官至打牲乌拉三品总管),以将军穆克登命名,实属乌拉街镇官通村“将军傅”宗族的家庙,内供穆克登画像,由该宗族自管。祠堂一间,青砖围墙,砖门楼一座,上书“将军祠”三个红字(黑地),出自清末乌拉街秀才张若兰墨迹。

仓神祠,位于“积谷仓”偏东,官建、官办、官祭,由时任打牲乌拉三品总管索柱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3)监造。正殿一间,围墙土筑,板门楼一座,内供“仓神之位”牌位一个。

土地祠,两座,官办、商办各一,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12)。其中东祠,位于“城隍庙”庙东,官办、官祭。西祠,位于“药王庙”庙西,商办、民祭。

贻忠祠,又名“昭忠祠”,位于东门外道北(东窑坑道北),正南与“演武厅”相对,于清同治九年(1870)始建,经办人是时任四品总管的巴扬阿。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山门一间,土筑围墙,内供阵亡者灵牌计403位。转年,该人升任吉林副都统,同年就病逝了!

乌拉、吉林两城的“昭忠祠”,名同质不同的是,乌拉城的祠内,供奉的灵牌官丁皆有。吉林城的祠内,文供三品以上官员,武供二品以上官员,干脆没有兵丁的份。

娘娘庙,原名“三霄殿”,位于“百花点将台”台上,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正殿三间,内供云、碧、琼三霄泥塑造像。开山始祖是木哈纳正孝和尚及罗禅张四,匠工是蔡宗礼,监造人是时任四品总管的满达尔汉,而不是穆克登。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续建“东禅堂”时,监造人才是时任三品总管的穆克登。官办。

以清顺治十四年(1657)始,在此建衙时间为计,先有官衙,后有“三霄殿”。以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官衙迁出时间为计,衙、殿二者,并存时间计十六载。之后,附建圆通楼(灵官阁)。再后,又附建了乐贤亭。其中圆通楼建于三霄殿前即南侧“白花点将台”台下,乐贤亭建于三霄殿正西,正孝和尚木哈纳的坐观(白塔)建于三霄殿正北。“乐贤亭”三字,出自成多禄的墨迹。

关帝庙,俗名“老爷庙”,两座,官商各一。其中总管衙门院东的为官办,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01),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马殿三间,钟楼、鼓楼各一。监造人是时任三品总管的穆克登。清咸丰帝在位期间(1851—1861),曾御赠匾额一方,上书“万事人极”四个字。另座“老爷庙”,位于旧街古城东北隅(今改型重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商办,主体建筑群毁于“文革”期间。

财神庙,位于旧街古城第三道城墙外墙南侧(原旧街铆焊厂院西),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五间,南山门三间。商办。

药王庙,位于镇中心西南隅(今老街道西),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正殿三间,后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五间,南山门三间。商办。

城隍庙,紧依官衙近东“关帝庙”庙东相建,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马殿三间。官办。

观音阁,位于清新城北门外东侧(今旧街村一社),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坐南朝北,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山门三间,钟楼一座。官办。

山神庙,位于旧街“老爷庙”院西,始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六间,除西殿北三间是禅堂外,余下九间均系寄存灵柩的地方。院周以青砖围砌,南墙正中砖门楼一间,门楼两侧各旋门一座,门外竖8米旗杆两根。商办。

以现今的27个村为计,除官通(满族“将军傅”聚集居住村)、太平山(汉族汉人村)、阿拉底(朝鲜族居住村)、二道(朝鲜族居住村)等4个村没有庙宇之外,其余23个自然村均有“八尺方庙”。庙堂拆后建学堂,基本成了“不成文便成文”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