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谱

曲律、曲谱

不论散曲、戏曲,每个曲牌前都要标明宫调、曲牌等,虽然元代有宫调特征的详述,但在实际应用中已很困难,所以现今只能当做理论参考。

一、宫调

曲的入乐性,决定了它与音律的密切关系。所谓音,古代是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后来又加上变宫、变徵,称为七音。七音是根据人的喉、颚、唇、舌、齿所发出的音质及音节命名的。

音律除七音外,还有十二律,用以区分声的阴阳。所谓阴阳,是指音的高低、清浊。高者、清者为阴,低者、浊者为阳。古代音乐还有十二律吕。阳声为律,称之为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为吕,称之为六吕,指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中国古代律、吕与现代西方音律的对应关系大致为:

黄钟宫

C调

大吕

#C或bD调

太簇

D调

夹钟

#D或bE调

姑洗

E调

中吕

F调

蕤宾

#G或bc调

林钟

G调

夷则

#G或bA调

南吕

A调

无射

#A或bB调

应钟

B调

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音律风格,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对北曲十七宫调的音律风格曾经作过形象的描绘:

六宫为:

仙吕调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十一调为:

大石风流蕴藉

小石旖旎妩媚

高平条扬涎漾

般涉拾掇坑堑

歇指疾并虚歇

商角悲伤宛转

双调健栖激枭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呜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

二、曲韵

元曲用的是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它是供北曲作曲押韵审音辨字的书。《中原音韵》属于当时的北方语言,分十九部,凡入声派入平、上、去声,又分平声为阴阳二声,每韵用两个字标目。现列于下:

1.东钟;2.江阳;3.支思;4.齐微;5.鱼模;6.皆来;7.真文;8.寒山;9.桓欢;10.先天;11.萧豪;12.歌戈;13.家麻;14.车遮;15.庚青;16.尤侯;17.侵寻;18.监咸;19.廉纤。

三、曲谱

读曲、作曲,都要知道常用的宫调。想了解每一宫调属哪些曲牌,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押韵、唱法及连套戏体式,就要查阅有关的曲谱。曲的格律的最早专着是元人周德清的《小令定格》,而后才有《太和正音谱》等。一般学习北曲,则以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清李玉《北词广正谱》为主;学习南曲,则以明沈臻的《南九宫曲谱》、明沈自晋的《南词新谱》为主。近人吴瞿安《南北小令谱》最为完备。唱曲之谱则以清周祥钰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最为完备。

四、曲牌

曲牌就是曲调。每支曲子都有一定的宫调,如《天净沙》属越调,《水仙子》属黄钟又属双调,《夜行船》属双调。每一个曲牌的句法、字数、平仄四声、用韵都有一定的规则。根据《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统计:南曲曲牌有1513个,北曲曲牌581个,共2094个。如果加上变体,南曲曲牌2726个,北曲曲牌1704个,共4430个。任中敏的《散曲概论》统计,北曲曲牌中,小令专用的曲牌50多个,小令与套曲兼用的60多个,常用的30多个。南曲小令用曲牌,原调近60,集曲近50,原调常用的只10多个,集曲常用的曲牌则只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