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

第十二节 《周书》

《周书》是唐令狐德棻奉旨撰写。

令狐德棻(583—666),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多次参加官书的编写,武德五年(622年)任秘书丞时,向唐高祖李渊建议撰修梁、陈、北齐、北周、隋五朝的历史。高祖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委派了每一史的主持人。经过数年,也未能完成修史的任务。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李世民重新下令修撰五朝史,周史由令狐德棻、岑文本等负责,参与者共十七人。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即《周书》。

《周书》是记述西魏、北周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50卷,包括本纪8卷、列传42卷,无表、志。《周书》虽题名为“周”,实际上记载的是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前后共48年的西魏、北周两朝的历史。

《周书》的史料不足和失实,刘知几评论说:“令狐不能别求他述,用广异闻,唯凭本书重加润色,遂使周氏一代之史,多非实录。”(《史通·杂说》)它主要是依据隋朝牛弘所撰的《周纪》十八篇加以润色增删而成。另外,还采用了部分西魏史官柳虬所写的官史和家状之类的材料。《周书》的另一特点是文字古奥。由于北周君王宇文泰认为自己的门望、文化均不如中原,为示炫耀,就特别制定了一套周朝时的官制、制度与文化,所以,此书的文字就像周朝的文告,非常深奥。

《周书》的传目虽然没有创新,但在资料取舍方面却有独到之处。例如,对于《北史·周纪》内没有记载的内容条目,《周书》则予以了收录,可以与《北史》相互印证。又如,在《梁书》中,后梁的三位君主都没有传记,《周书》则在《萧察传》中记述了他们的事迹,并且把其子弟以及大臣二十六人附在传末。另外,后周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列国各自为政,北方是东魏、北齐,南方则是梁、陈,朝代更替犹如走马灯,《周书》的本纪一一予以了记载,使人对当时纷乱的历史一目了然。

对于《周书》的叙事方法,可谓众说纷纭,看法不一。刘知几《杂说》说:“今俗所行《周史》适令狐德棻等所撰,其书,文而不实,雅而不检,真迹甚寡,客气尤繁。然文质因时而殊,记载务宜从实。”刘知几的评议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以回护、虚词浮饰等来极力诋毁《周书》是有失偏颇和公允的。针对刘知几对《周书》的评议,《四库提要》说:

文质因时,纪载从实,周代文章尔雅,仿古制言,载笔者势不能易彼妍辞,改从俚语。至于敌国诋谤,里巷谚谣,削而不书,史之正体,岂能用是为讥议哉?况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故元伟传后,于元氏戚属事迹湮没者,犹考其名位,连缀附书……庾信传论……于信独致微辞,良以当时俪偶相高,故有意于矫时之弊,亦可见其不专尚虚辞矣!知几所云非笃论也。

《周书》的优点在于繁简得宜,文笔简劲。赵翼予以了极高的评价:

后周时寰宇瓜分,列国鼎沸……周书本纪一一书之,使阅者一览了然……为察立传,而以二十六人附于传末,亦见德棻位置之苦心。又书中剪裁颇净,如赵贵等传后,总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以见一代策劭之典……宇文护传载其母子相寄之书,千载下神情如见……非如宋、魏书之广辑芜词,以充卷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