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分缕析,允当则归》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条分缕析,允当则归》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王肃明辨是非,持论公允,这既反映了智谋之士的高超见识,也体现了其基本韬略素养。

魏明帝曾询问王肃说: “汉桓帝那时,白马县令李云曾上书说: ‘帝啊,就是谛听的谛。’这实际就是说汉桓帝是个不想要谛听的人,当时李云怎么能不被赐死呢?”王肃回答说:“李云说话只是偶尔偏离了身为人臣,说话应讲究逆顺的小节,推原他的本意,都是想要尽尽忠心,心思放在报效国家上的。况且,帝王的天威,胜过雷霆,他要杀一个平民匹夫,与碾死一只蚂蚁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宽释原谅了李云,却可以显示汉桓帝能容纳臣下激切的忠言,在天下人面前扩大他有仁德胸怀的形象。所以,臣以为杀李云未必就对。”

魏明帝又问道:“司马迁因为受了宫刑的缘故,内心怀有隐含的愤切情绪,所以他著《史记》时故意诽谤诋毁孝武帝,这也太令人切齿痛恨了。”王肃回答说:“司马迁记史事,不虚假地赞美谁,也不隐瞒谁的过错。刘向、扬雄都叹服他善于记叙史事,有作优良史官的大才,称他的记叙都是实录。汉武帝听说他正在撰述《史记》,就取过孝景皇帝以及汉武自己的本纪来阅读,他于是大怒,就把这两篇都削除抛弃了。至今这两篇本纪都还只有题录而没有内容。司马迁后来才遭遇了李陵的事,于是他就被汉武帝下令到蚕室受了宫刑。这说明隐含愤切的过错在汉孝武帝,而不在司马迁。”

正始元年(公元240年),王肃放出为广平太守。后来又因公事被征还,拜为议郎。不久,就作了侍中,又升为太常。当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了何晏、邓飏等人。王肃与太尉蒋济、司农桓范论及时政时,王肃正言厉色地说:“这帮家伙就是与汉代的奸佞弘恭、石显同类的东西,你们还称扬夸赞他们呀!”曹爽听说了,告诫何晏等人说: “公卿已经把诸君与前世的恶人相比了。”不久,王肃就因为牵连与宗宙有关的过失而被免职。

青龙年间(公元233~237年),山阳公逝世了。他就是原先的汉主汉献帝。王肃为此而上疏说:“昔日唐尧把帝位禅让给虞舜,虞舜把帝位禅让给夏禹,都是先为前任帝君服完了三年之丧,然后才登上天子尊位的。所以,对旧君的帝号并没有什么亏损,尊敬旧君的礼仪也还都存在。而今的山阳公承应并顺从天命,顺从万民的愿望,把帝位禅让给大魏,他本人退居到了宾客的位置。山阳公奉事大魏,不敢不克尽臣节。大魏对待山阳公,则优宠尊崇不肯把他当作臣仆。到了他逝世以后,棺榇殓葬的规则、车舆侍从的服饰,都与王者相同。所以,远近的人民都归心我大魏的仁德,认为这是我大魏所做的一件极为盛美的大事。而且汉总有帝、皇之称,号为皇帝。皇帝只有被称作帝的另外称呼,并没有把皇帝另外省作皇的称呼方法。这说明,皇、帝二字相比皇的分量较轻。故而在汉高祖时,在一个地域之内,没有两个同时存在。汉高祖的父亲在世时,汉高祖就称他父亲为皇,叫做太上皇。这说明,称皇并没有犯国有二王的嫌疑。况且这乃是对他临终的追赠,臣以为可以让山阳公称皇,并且用皇来配成他的谥号。”魏明帝没有听从王肃的这建议,对山阳公称皇,他仍然追赠山阳公的谥号为汉孝献皇帝。

王肃的才识,来自长期的博学。起初,王肃喜爱贾逵、马融的学派,而不爱好郑玄的学派。他采集、荟萃了诸家经解的同异,给《尚书》、《诗经》、《论语》、《周礼》、《礼记》、《仪礼》、《左氏传》作了注解。他还撰定了他父亲王朗所作的《易传》。这些经传注解后来都列在了学官必学的课程之中。他论驳朝廷典制、效祀、宗宙、丧纪、轻重等方面的奏记等,大凡还有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