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 吴迁都建业》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九月,吴王迁都建业,全部承用原有的宫室王府,不再增设改建,留下太子孙登及尚书九卿在武昌,让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并掌管荆州及豫章三郡事务,监督全国的军政大事。
南阳人刘廙曾著《先刑后礼论》,同郡人谢景向陆逊称赞这部书,陆逊呵斥说:“礼仪为首,先于刑法,已经很久了,刘廙用繁琐的辩解违背先圣的教化,你现在在太子宫中任职,理应遵昭仁义之礼以宣扬恩德之音,像刘廙那样的言论,没必要讲!”
太子孙登给西陵郡步骘写信,请求指教。步骘于是把当时荆州界内情况和各官吏的品行才能一一分析报告,并上书鼓励规劝说:“我听说君王不亲临小事,而是让各级官吏尽忠职守,所以舜帝任用九位贤人,自己不用再操心,不出庙堂而天下便得到治理。所以贤人所在之地,能抵御万里之外的敌人,他们实在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兴衰的关键。愿使太子明晓重视,深加留意,这就是天下的大幸运了!”
张纮回吴郡迎接家眷,中途发病死亡。临终时,将写好的遗表交给儿子。遗表说:“自古以来主持国家的人,全都打算修行德政与太平盛世相媲美。至于治理的结果,多不能实现,不是没有忠臣贤能辅佐,而是主上不能克制自己的私情,不能任用他们。人之常情都是畏惧艰难,趋就容易,喜好相同意见,厌恶不同意见,这与治国之道正好相反。古书上说: ‘为善如同登山,为恶如同山崩’,是比喻为善多么困难。君王承袭祖先累世之基业,据有至尊的自然之势,有掌握天下八种权柄的威严,喜好容易和赞同带来的欢快,无需听取采纳别人意见,而忠义之臣提出难以采纳的方案,说出逆耳的言语,与君王不能契合,不也正当如此吗! 君王与忠臣疏远就会出现裂痕,花言巧语之人借机离间,君王被这点所谓的忠心搞得迷迷糊糊,迷恋于个人私恩错爱,使得贤臣和愚恶混在一起,罢免和进用都失去标准,这种情形由来的原因,是私情作怪。所以圣明的君王明察此情,求访贤能如饥似渴,接受规劝而不厌烦,抑制私情,打消私欲,出于大义割舍私恩,那么上面没有偏颇错谬的任用,下面也就不能抱非分之想了。”吴王读着这封遗书,感动得流出热泪。
步骘为政韬略重在纲举目张,无为而治,任人唯贤。
张纮遗表总结了仁政韬略;最高决策必须能克制私情,求贤受谏,出以公心,坚持正义,才能够制定正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