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立储制度-清朝-满族历史

秘密立储制度

秘密立储制度指的是皇帝生前秘密亲书预立皇太子名字的“御书”,密封匣内,藏于乾清官正大光明匾后,嗣皇帝是哪一个皇子不作公开宣布,在皇帝临死前或者死了之后,由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共同启示,按“御书”所定,嗣皇帝即位。

在雍正朝以前,是不存在固定立储制度的,因而皇位继承都很混乱,努尔哈赤死后没有指定继承人,皇太极与多尔衮长年争权。皇太极还未立储就暴亡了,皇弟多尔衮、皇长子豪格剑拔弩张,最终由年仅六岁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清代以前的王朝,基本上是采取公开建储——即预先册立皇太子,来解决皇位继承问题的。

康熙朝的储位斗争以结党的形式表现出来,持续了四十余年。其中卷入了许多宗室王公、外戚、满汉大臣、一部分中小官僚和士人,涉及的社会面相当广泛,使清朝陷入政治危机中,造成康熙帝末年社会矛盾的加剧。储位斗争削弱了清朝的力量,降低了行政效率。而雍正帝正是从储位斗争中走过来的人,深知其害,自身成了当权者后,更加体会到它对皇权的危害,对稳定政局的妨碍作用。

雍正帝借鉴历代建储的诸多弊端,实行秘密立储制度,对于这样点,史册上是有明确记载的。至于有关秘密立储的具体办法,却存在不同的传说和记载,而秘密立储的直接档案文献,则从来没有见过。

雍正元年(l723)八月,雍正帝发布上谕称:“……建储一事,必须详慎……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知之。”秘密立储制就此始行。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庄亲王允禄等开启雍正元年立皇太子密封,宣诏皇四子弘历继位。

秘密立储,虽然连储君本人在内的群臣都不知道是谁,但国本已经确定,不会发生动乱,另外,如果皇帝发现他不合适,可以随时更改,遇到的阻力也会小得多,影响也小。秘密立储还避免了储君与皇帝的冲突,诸皇子不知道储位属于谁,也无攻击目标,不会产生皇子与储君竞争的现象。之后的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相继采取这个办法立储。这种嗣位制度是历史上的一个创造,也是雍正帝政治才能的体现。也可以说是清代康熙朝以前历代争储斗争的一个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