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失火事件-清朝-满族历史

紫禁城失火事件

清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太和门火。先从贞度门起火,是两名值班太监使用灯火不小心引起的。贞度门在太和门的右面,太和殿的前面。起火后由于扑救不力,延烧到东西朝房、太和门和昭德门。这次大火持续延烧了两天,虽经扑救,但东西朝房和太和门被完全烧毁。那些放在临时库房里准备为光绪结婚大典用的各种服饰和礼仪用品,全部烧光。

堂堂皇宫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火呢,主要是由于平时缺乏防范。值夜打更的是两名六十岁开外的老太监,值班睡觉,等到被大火惊醒的时候,火势已经很大了,无法收拾。而且刚好是是寒冬时节,内金水河的水冰冻三尺,凿冰取水救火,延误了救火时机。太和门是木结构建筑,着起火来燃速很快。坡顶建筑扑救不易。

在大火向四处蔓延的时候,大臣们合计,派工匠先把还没有燃烧的近火的庑殿,在梁柱上拴上大绳,派众多士兵用力拉,把庑殿拉倒,然后在上面浇水,断绝火道。这才阻隔了火势蔓延。据文献记载,为了扑灭这场火灾,动用兵士、工匠和水会成员7000余人。

随后光绪大婚,皇后得从大清门入,途径太和门。要重建已经来不及了,皇后下令让众多工匠们在太和门原址上扎了一座和原来太和门一模一样的彩棚,坚固而华丽,大婚时,皇后也就稳稳当当地被抬进了紫禁城。后来才拆除,用实料重建。而太和门也成为了重修建福宫花园之前紫禁城里最年轻的建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