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项羽》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西楚霸王”项羽是人们熟悉的历史名将。这位在灭秦战争中声名赫赫的农民起义领袖,由于后来分封天下,违背历史走向统一的潮流,以致落得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如果仅作一个战役指挥将领,他确有百战百胜的指挥才能,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军事统帅,他却是一个缺乏统筹全局的低能儿。总结项羽的一生及其在军事上的成败,对于我们研究战略与战役的关系,学习掌握战略枢纽不无借鉴意义。

x



项羽,名籍,字羽。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生于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一个将门世家,其祖父原是楚国大将项燕。项燕败死于秦将王翦之手时,项羽才十岁。楚亡之后,项羽和他叔父项梁相依为命,从下相流亡到江南。

项羽少年时期就有气魄,有抱负。开始,他既不喜欢读书,也不用心学剑,为此曾遭到叔父责骂。项羽回答说: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梁见项羽出口不凡,就决心教他学习兵法。只是项羽浅尝辄止,并没有学精学透。项羽长大成人,身材魁梧,力能举鼎。当他十二岁那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一次,秦始皇巡视南方,项羽随叔父去看热闹,指着秦始皇脱口就说: “彼可取而代也”。项梁见侄儿有如此大志,惊诧不已。

秦朝末年,封建统治残酷,民不聊生。秦二世元年 (前209年),陈胜、吴广 “揭竿而起”,领导农民大起义,各地人民纷纷起兵响应。同年九月,项梁、项羽叔侄杀掉会稽(今苏州)郡守,夺得兵权,举兵起义。随即编选八千精兵渡江北上,回到泗水中下游的家乡。江淮下游农民和楚国遗民纷纷参加这支起义队伍; 不久,英布、吕臣、刘邦等起义军也相继赶来会合,接受项梁指挥。当这支军队打到薛(今山东滕县南)时,已发展到十几万人。这时,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牺牲的消息传到薛,项梁召集各反秦将领开会,决定将死于秦国的楚怀王的孙子找来,仍立为楚怀王(后改称义帝),以号召各路义军。从此,秦末农民起义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x



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军后,又进攻在亢父(今山东济宁南)一带作战的项梁起义军。章邯指挥秦军夜袭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大破项梁军,项梁战死。项羽和刘邦闻讯,率本部军队退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

章邯击败项梁后,不把项羽、刘邦小股义军放在眼里,就放弃攻楚,率秦军北上进击起义抗秦的赵王歇。赵王歇一面同大将张耳、宰相陈余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一面派人到彭城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见秦军主力远在河北,关中空虚无备,决定一面派兵北上救赵,消灭秦军主力,一面派兵入关,乘机摧毁秦朝统治中心。于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统兵救赵; 另派刘邦率一部兵力向关中进军。约定:“先入关者王之。”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冬十月,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南)即屯兵不进,一连驻了四十六天。项羽见状情急,劝他疾速渡河破秦军救赵,说: “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却自负地认为,“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疲),我承其敝; 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破)秦矣”,并傲慢地对项羽说: 上阵杀敌,我不如你,但运用计谋,你可不如我。继而下令; 敢有违抗军令者斩。于是丢下军队不管,却趁送儿子去齐国作相的机会,跑到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南)大摆宴席,饮酒作乐。这时,连日大雨,天气寒冷,加上军中缺粮,士兵们啼饥号寒。不仅守巨鹿的赵军连连告急,就是楚军本身也有坐以待毙的危险。项羽忍无可忍,再次闯到宋义面前,激愤地说: 现在国虚民贫,军中无粮,你却整日饮酒高会,非但不率兵去与赵王并力攻秦,却妄说什么 “承其敝”。你想想,秦军强大,赵军弱小,秦攻赵,赵必败。赵败后秦军将更会强大,你去承它什么“敝”?楚怀王让你率军救赵,你却不体怜士卒而专徇其私,还算是国家的良臣吗?于是趁朝会的机会杀了宋义。楚怀王任命项羽为上将军,派他率军救赵。

项羽首先派当阳君、蒲将军率兵二万渡河救巨鹿。但秦军人多势众,楚军久战不克。这时赵将张敖、燕将臧荼、齐相田都等,也都先后率军赶来援赵,因见楚军攻秦吃力,便惧怕秦军,相互观望,不敢出战。巨鹿城中兵弱粮绝,危在旦夕。

项羽决心与秦决战,亲率主力渡河攻秦。为了激发楚军斗志,坚定将士决战的信心,项羽渡河后,下令沉掉船只,打碎釜甑(即炊具),烧毁营舍,每人只带三天干粮。这就是有名的 “破釜沉舟”的故事。而后,项羽身先士卒,杀向巨鹿。他以主力包围秦军王离部,九战九捷; 另以奇兵绕到敌后,断其粮道。结果大破秦军。这一仗,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王离,逼涉闲自杀。不久,章邯也派人求和。战斗中,项羽奋不顾身,东拼西突; 士兵们奋勇作战,以一当十,显示了起义军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那些畏敌如虎,缩在营垒中观战的各路诸侯,无不被惊服震恐。当战斗结束,他们去拜见项羽的时候,个个屈膝跪行,不敢仰视。

巨鹿之战获胜,歼灭了敌军的主力,奠定了灭秦的基础,是秦末农民战争中一次关键性胜利。后来有人说:“嗟乎! 首难者虽陈涉,灭秦者项王也; 入关者虽沛公,灭秦者项王也。”这不是过誉之词,确实反映出巨鹿之战所起的重大历史作用。二十四岁的项羽在这一仗中,打法正确,指挥果断,一战而胜,表现出他大将气魄和胆略,因而受到各路诸侯由衷的拥戴,成为诸侯中的上将军。清代诗人郑板桥曾这样讴歌项羽: “项羽提戈来救赵,暴雷惊电连天扫,臣报君仇子报父,杀尽秦兵如杀草。战酣气盛声喧呼,诸侯壁上惊魂逋,项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千古无。”

鸿 门 摆 宴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不料,刘邦军已经捷足先登,进入咸阳了。原来,当项羽在巨鹿与秦军主力鏖战时,刘邦率领另一路义军利用秦军主力胶着于巨鹿之机,过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克宛城(今河南南阳),入武关,顺利地进军霸上(今西安市东南),迫秦王子婴投降,抢先占领了咸阳。刘邦占据关中后,派兵闭关据守,阻止项羽入关。项羽见状,一气之下,破关而入,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刘、项两军剑拔弩张,矛盾迅速激化。

当时,项羽拥军四十余万,刘邦则不足十万。项羽有心以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军队,以独占关中。谋士范增也劝他“急击勿失。”就在项羽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他的叔父却把行动企图泄露给刘邦。刘邦自知不敌,便一面拉拢项伯,请为调解,一面亲赴鸿门表示诚意。项羽是个缺乏战略头脑的人,经不住刘邦几句好话,便改变了灭刘的打算。在招待刘邦的宴会上,不管范增怎样暗示,项羽始终下不了擒杀刘邦的决心。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果严重,便又召来项庄,让他借舞剑助兴,刺杀刘邦。刘邦发觉后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无疑是项羽的失策,至于有人说 “无心杀季真仁度,并力诛秦是本谋”,不过是迂阔之见。

项羽进入咸阳后,自恃功高,不可一世。在咸阳纵兵烧杀,掠取财宝; 大搞割地封王(在全国范围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自封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徐州)。项羽的这种作法,违背了当时人民要求安定统一的愿望,失去了民心。各诸侯也因分封不均而对项羽不满。当然,对项羽恨之入骨的是刘邦。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胁迫他离开关中,迁驻汉中(今陕西秦岭以南),并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王,三分关中,目的是困锁刘邦,使其不能东进。这一养虎遗患的错误,导致了刘邦后来的卷土重来。

彭 城 大 战



关中是当时最富庶的地方,有 “秦富十倍天下”之说; 且地形险要,位置适中,又是建都的形胜之地。当时有个韩生向项羽建议: “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可是项羽却认为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没有采纳韩生的建议,便引兵东归故乡彭城去了。

当项羽刚回彭城,与彭城山水交接的齐地便发生了战乱。领头的是原齐国旧贵族田荣和魏国旧官吏陈余。田荣、陈余因未被封王,对项羽心怀不满,于汉高帝元年(前206年) 5月起兵反楚。田荣赶走齐王田都,杀死胶东王田市和济北王田安,据三齐之地,自立为齐王,并唆使割据巨野的彭越攻楚。陈余则联合齐军北击赵地,驱逐常山王张耳,另立傀儡政权。齐地毗连彭城,田荣等据齐反楚,对项羽的威胁甚大。于是项羽急发兵进攻田荣。

刘邦见项羽亲自领兵攻齐,彭城空虚,决定乘隙东进,“争权天下”。八月,汉军从汉中潜出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击败并招降了项羽封在关中的章邯等三王,迅速东进,直抵阳夏(今河南太康)。

这时项羽处于两面受敌的不利地位。是继续攻打田荣,还是回兵反击汉军? 项羽有点举棋不定。刘邦为了麻痹项羽,通过张良写信给他,表示: “汉王失职(指未当关中王),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头脑简单的项羽信以为真,遂确定了先齐后汉的方针,以主力继续攻齐,对刘邦暂取守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一月,项羽在城阳(今山东鄄城东南)大败齐军,田荣逃走,旋被百姓杀死。项羽继续领兵向北海(今山东东北部)进军。田荣之弟田横,乘机卷土重来,又在城阳收集散兵数万人,对抗楚军。项羽回攻田横,接连失利,被牵制于齐地。

在阳夏观望形势的刘邦,见项羽中计,一意攻齐,便联合中原各诸侯军队共五十六万人,向河南中南部推进,沿途几乎未经大的战斗,便顺利地经洛阳、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北),占领了彭城。刘邦被轻易得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竟在彭城过起倚红偎玉、置酒高会的生活,对项羽不加戒备。

项羽闻彭城失陷,情知中计,令诸将留在齐地继续作战,自率三万精兵回救彭城。项羽出鲁(今山东西南部)经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趋萧(今江苏萧县西北),由西向东进攻彭城汉军的侧背。拂晓,楚军沿谷水向东进攻。三万楚军在项羽带领下,犹如神兵神将从天而降,个个以一当十,勇猛异常,冲锋陷阵,势如卷席。仅用半天功夫便大破汉军,将汉军压缩于谷水、泗水交汇处。汉军被挤入绝境,无路可逃,或跳水,或自杀,死者十余万人。楚军继续追击南逃的汉军,在彭城西南之灵壁(今安徽濉溪西)附近又消灭汉军十余万人。汉军“十余万人皆入睢水,水为之不流”。刘邦丢下父亲和妻子吕雉,只率数十骑突出重围,逃向荥阳。项羽大获全胜,便押解着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凯旋彭城。

项羽在齐、赵反楚时,及时率兵平齐是非常必要的。在汉军袭取彭城后,又能果断地定下决心,迅速坚决地率精兵回救彭城,出其不意,迂回侧击,以三万之兵击败汉军数十万之众,在作战指挥上是出色的。彭城之战是楚汉战争的第一次重大交锋,同时也是项羽继巨鹿之战后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胜利作战。

相 持 成 皋



刘邦在彭城大败后,领着残余人马退守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荥阳。韩信等将领也领着败兵与刘邦会合,萧何又从关中送来了兵员和物资,汉军声势又稍稍振作起来。但比起楚军,仍居明显劣势。于是,刘邦听取了张良等人的建议,采取了新的作战方针: 把住险要,扼守成皋,阻止项羽西进;在持久作战中恢复力量,消耗对方,伺机反攻,消灭项羽。其作战部署是: 把主力放在荥阳、成皋地区,顶住项羽正面攻势,不使其前进一步; 令彭越部在梁地(今河南东部地区)开展游击活动,从后面骚扰和牵制楚军; 命韩信率一部兵力,扫平黄河以北割据势力,并从侧后进攻项羽; 派人说服九江王英布归汉,从南面牵制项羽。为保证长期作战的需要,刘邦还从荥阳到黄河边修了一条甬道,用来运取敖仓(荥阳北)的粮食。

汉高帝二年(前205年)五月以后,项羽由彭城西进,在京邑、索亭间(荥阳西、南)同刘邦打了一仗,结果楚军战败,被阻于荥阳以东,与汉军对峙。两军相持数月,项羽见不能与汉军决战,遂多次派兵破坏汉军运粮甬道,夺取汉军的粮食,给汉军在补给上造成了极大困难。到汉高帝三年四月,汉军严重缺粮,荥阳岌岌可危。刘邦被迫向项羽求和,条件是项羽把荥阳以西让给汉军,不再向西进攻。项羽正准备答应刘邦的要求,谋士范增急忙对项羽说: “汉军不难对付,现在不取荥阳,以后会后悔的”。项羽采纳此议,迅速率兵包围了荥阳。

刘邦见有范增为项羽出谋划策,极难对付,便使了个反间计,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项羽竟然轻信了范增勾结汉军的谣言,逼迫范增辞职还乡(后病死途中)。

楚军失去范增,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范增足智多谋,忠心保楚,被项羽尊为“亚父”。巨鹿之战后,项羽性格变得骄傲轻狂,刚愎自用,多亏范增屡屡犯颜直谏,出谋划策,才使他取得了讨田荣、救彭城的胜利。这次范增一走,项羽完完全全成了一个骄狂任性的孤家寡人,从而加速了失败的过程。

范增走后,项羽加紧进攻荥阳城。刘邦佯言投降,却使个金蝉脱壳之计,以大将纪信为替身,出东门迷惑项羽,自己从西门溜出了荥阳。项羽怒杀纪信。城内汉军仍紧闭城门死守,项羽急攻不下。这时,北面的齐、赵已被韩信占领,南面的英布也投靠了刘邦,后面彭城一带又受到彭越军队的不断骚扰。项羽无心在荥阳久战,为了后方稳定,不得不回兵东向打击彭越。当其打败彭越再返荥阳时,已经粮尽兵疲,战斗力急剧下降了。

这样,楚汉两军在成皋相持两年多。汉军从正面和两翼战场夹击楚军,连获胜利,兵力日增,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而楚军多面作战,疲于奔命,粮运日艰,士气低落,陷于进退维谷的困境。汉高帝四年九月,项羽无力再战,主动求和,提出以鸿沟为界,与汉 “中分天下”。随后就引兵东撤了。

垓 下 决 战



项羽东撤,刘邦看到灭楚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在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冬十月,发兵追击项羽。在固陵(今河南淮阳县西北)追上了楚军。

项羽不愧是旷古少有的勇将,在败退途中仍斗志不衰。他趁刘邦三路军队步调不一的机会勇敢反击,大败汉军,使刘邦望而生畏,“坚壁自守”。但固陵之战的胜利并没有扭转楚军在战略上的颓势。刘邦以割地封王为条件,调来韩信、彭越协力攻楚,迫使项羽率军退到垓下(今安徽灵壁南沱河北岸)。

垓下是淮北平原上一个崛起的高岗。十万楚军被团团围困在这座高岗上,人疲食尽,一筹莫展。那正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季节,忧心忡忡的项羽夜不能寐。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歌声随着寒风传到楚营,楚兵听到乡音都涕泣思归,不愿再战。项羽闻歌也惊诧不已: 难道汉军已把楚国占领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楚人歌唱呢?项羽心烦意乱,饮酒浇愁,他望望倚在身旁的美人虞姬,又摸摸跟他南征北战多年的乌骓马,这位在战场上披坚执锐的英雄不禁流下了眼泪。他慷慨悲歌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含泪和唱,左右兵将闻之,无不垂首哭泣。

项羽决定乘夜突围。他飞身跨上乌骓马,率领八百名精兵向南奔去。第二天黎明,刘邦发现项羽已经突围,命灌婴带五千骑兵疾速追杀。当项羽渡过淮河时,所带骑兵只剩下百余人。后因迷路,被汉军追及,又奋战一阵,甩掉追兵,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这时,他身边只剩下二十八人了,而汉军数千追兵又尾追而至。项羽自知不能逃脱,就对左右说: 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次战斗,所向披靡,没打过败仗,所以才能争胜天下。不料今天却被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说罢,他又作了勇猛地拼杀,杀死汉军都尉一个,士兵数百人。

项羽又策马东行,来到乌江边(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乌江亭长拢船靠岸,请他过江。项羽惭愧地说: 天要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呢? 当初我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征,现在却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而尊我为王,我还有何脸面见他们呢? 说罢项羽将马赠与乌江亭长,又回身徒步与追敌作最后拼杀,杀死汉兵数百人,自己也受伤十几处。这时,项羽面对滔滔大江,知大势犹如流水,无可挽回,遂横剑自刎而死。项羽死时才三十岁。

项羽死得英勇悲壮。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写道: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自楚汉战争开始,破田荣,救彭城,拔荥阳,败彭越等等大小战斗数十次,战无不摧,攻无不取,堪称盖世英豪。但是,这只不过都是局部胜利,对战争全局未起决定性作用。政治上,他分封诸王,坑杀降卒,荼毒百姓,不得民心。军事战略上,他多次放走刘邦,使敌坐大,初战获胜即半途辍兵; 不能根据形势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针; 没有建立巩固的后方基地。加上妄自尊大,不能用人,头脑简单等。项羽失败,势所必然。

项羽虽败,他那非凡的英雄气概和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建立的历史功绩,都将永远彪炳于中国军事史册。

注释

① 《史记·项羽本纪》。① 《史记·项羽本纪》。① 《史记·高祖本纪》。②③ 《史记·项羽本纪》。① (清)王沅《居业堂文集》卷十,《项羽论》。② 《郑板桥集·诗抄》(1979年版)第26页。① 《史记·项羽本纪》。① 《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②《史记·项羽本纪》。① 《资治通鉴》卷九,高帝元年。② 《资治通鉴》卷九,高帝二年。① 《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