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孝宽》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韦孝宽》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名叔裕,孝宽本为字,少以字行。京兆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祖父韦直善,北魏郡守。父韦旭,官至刺史。

孝宽性深沉聪敏,态度和蔼,处事公正。好学,博览经史。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雍州刺史萧宝寅作乱关中。孝宽请为前锋,拜统军,每战有功,拜国子博士,行华山郡事。次年,侍中杨侃为大都督,出镇潼关,引孝宽为司马。侃奇其才,以女妻之。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授宣威将军。继以都督从荆州刺史源子恭镇襄城(属今河南省),以功进淅阳郡守。时独孤信为新野郡守,同隶荆州,与孝宽极相友好,皆有政绩,荆州吏人号二人为“连璧(并列之美玉)”。

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从雍州刺史宇文泰破东魏军,杀其大将窦泰,遂节度宜阳兵马事。次年十二月,东魏将殷琛复据宜阳(属今河南省),并遣阳州刺史牛道恒扇诱边人。孝宽遣谍人窃得道恒手迹,令善书法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意欲归降,又为烧迹,令谍人送于琛营。琛得书,果疑之。自是,道恒所有建议,皆不采用。孝宽乘机出奇兵袭之,擒琛及道恒。八年(公元542年),转晋州刺史。继镇玉壁(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南),兼领南汾州事。先是,山胡负险,屡为劫盗,孝宽示以威信,州境肃然。进大都督。

十二年(公元546年)八月,东魏丞相高欢,以大兵压境,连营数十里,昼夜攻玉壁。孝宽随机拒之,城中无水,汲于汾。欢使人于上游决而移之,一夕而毕。欢又于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城上有二楼,孝宽缚木接之,令高于土山以御之。欢遣使告之曰:“尔虽缚楼至天,我当穿地取尔。”乃凿地道。孝宽掘长堑,选战士屯堑上,当地道每穿至堑,则擒杀之。又于堑外积柴贮火,并塞柴投火于地道,以皮排鼓风吹之,凡敌在地道者皆死。欢又以攻车撞城,车之所及,莫不摧毁,无能御者。孝宽缝布为幔,随其所向张之,布既悬空,车不能坏。欢又缚松、麻于竿,灌油点火以烧布,并欲焚楼。孝宽作长钩(钩刀),火竿将至,以钩刀遥割之,松、麻俱落。欢一计不行,又来一计,于城四面穿地为二十道,于中施梁柱,纵火烧之,柱折,城崩。孝宽于崩塌处竖木栅以卫之。欢穷尽攻击之术,而城中守御尚坚。欢无可奈何,乃使人说之曰:“君守孤城而西方无救,恐终不能全,何不降也?”孝宽曰:“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孝宽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也!”欢继施瓦解之策,射书于城中,曰:“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赏帛万匹。”孝宽手书于欢书背,返射城外,书曰:“若有斩高欢者,一依此赏。”欢苦攻凡五十日,士卒战亡病死者共七万人。至此,欢智力皆困,因而发病,趁夜逃去。孝宽在守城战中,慷慨激扬,临危不乱,指挥有方,士卒莫不感动,人皆有决死之心。

废帝二年(公元553年),为雍州刺史。先是,雍州路侧一里置一土堠(计里程之土堆),经风吹雨毁,常需修理。孝宽至,乃令州在土堠处植槐树以代之。此举既免修复之苦,旅行者又可得庇荫。泰见之,曰:“岂得一州独尔,当令天下同之。”于是诸州夹道,一里种一树,十里种三树,百里种五树。

恭帝元年(公元554年)十月,泰以梁元帝待西魏使不及北齐使,发兵五万攻江陵,孝宽从燕国公于谨出征。及江陵平,拜尚书右仆射,赐姓宇文氏。三年(公元556年)八月,还镇玉壁。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二月,朝廷以孝宽立勋玉壁,遂于玉壁置勋州,以孝宽为刺史。

孝宽善于抚众,甚得人心。尤善用间谍,间谍亦皆尽力。又多收卖北齐人,凡北齐受孝宽金货者,皆通消息。故北齐之一举一动,孝宽皆先知之。有主帅许盆,本为孝宽所信任,但盆以所戍城降北齐,孝宽遣间谍取之,斩首而归。

汾州之北、离石以南有生胡(不附北周者),其地在北齐,常至北周境抢劫,阻断河路,不便诛讨。孝宽深为忧虑,决定筑城于险要处以制之。乃发河西役徒十万,甲士百人,令开府仪同三司姚岳监筑之。岳以兵少,惧不敢行。孝宽曰:“计此城十日可毕。城距晋州(今临汾县)四百余里,吾一日创手,二日敌境始知。设使晋州征兵,三日方集,谋议之间,自稽二日,计其行军,二日不到,我之城隍(城壕),足得办矣。”令筑之。及北齐军至境上,孝宽使汾水以南诸村纵火。北齐以为是军营,遂收兵自固。筑城十日完工,果如孝宽所言。

四年(公元564年)闰九月,为柱国。时晋公宇文护将东讨,孝宽以为不可,护不纳。十二月,护军果被北齐左丞相斛律光等大败于洛阳,全军瓦解,投坠溪谷死者甚众,军资器械尽弃。

光为人英武,有文武才能,作战勇敢,未尝败北。孝宽颇畏之,及闻光与左仆射祖珽交恶,遂密为谣言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指高氏)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举。”令间谍传之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中小儿歌之于路。珽闻而续之曰:“盲老公背受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使其妻兄郑道盖奏之。后主以问珽,此为何意。珽曰:“百升者,斛也(斛,量器名,古以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盲老公,谓臣也(珽双目失明)。”“饶舌老母,似谓女侍中陆氏也。且斛律累世大将,明月(光字)声震关西。”“谣言甚可畏也。”遂杀光。北周闻之,大喜,为之大赦,立志灭北齐。

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孝宽上书,陈灭北齐三策,书曰:“齐氏昏暴,政出多门,鬻狱卖官,唯利是视,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阖境熬然,不胜其弊。”“乘间电扫,事等摧枯。”并建议:“出轵关(在今河南济源西),方轨(两车并行)而进,兼与陈氏共为掎角;并令广州(今鲁山县)义旅,出自三鸦(在今鲁山县西南);又募山南骁锐,沿河而下,复遣北山稽胡绝其并、晋之路。”为麻痹北齐,又建议:“宜还崇邻好,申其盟约。”及武帝拟大举东伐,卒如孝宽之策。

五年(公元576年),武帝东伐,路过玉壁,巡察孝宽防御设施,深为赞叹,良久乃去。孝宽自以熟悉北齐虚实,请为先驱。武帝以玉壁乃要冲,非孝宽无以镇之,不许。次年二月,北齐灭,武帝回师,途经玉壁,谓孝宽曰:“世称老人多智,善为军谋。然朕唯共少年,一举平贼。公以为如何?”孝宽曰:“臣今衰耄(时年六十九),唯有诚心而已。然昔在少壮,亦曾输力先朝,以定关右。”武帝大笑,曰:“实如公言。”乃令随驾还京,进上柱国。

大象元年(公元579年)九月,为行军元帅,攻淮南。孝宽分遣行军总管宇文亮攻黄城(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南)、梁士彦攻广陵(今河南息县)。孝宽初至淮南,陈朝臣纷纷暗中通降。然孝宽不敢大意,以五门尤为险要,陈人若开塘放水,则津济路绝,急令分兵据守。陈刺史吴文育果遣人决堰,未果,退走。由于指挥有方,江北之地尽为孝宽所有。

次年五月,宣帝死,扬州总管杨坚(隋文帝)辅政。坚令孝宽代相州总管尉迟迥之职。孝宽至朝歌(今淇县),迥使者至,与之语,察其有变,遂称有病慢行。又使人至相州(今河北临漳县)求医药,密以伺之。途中,遇相州刺史叱列长义奔还,孝宽始知迥为变,急还。所经桥道,皆令撤毁,驿马悉携之以归;并令驿站曰:“蜀公(尉迟迥)将至,可多备肴酒及粟以待之。”迥果令数百骑来追。驿站供设丰厚,所经之处,皆得停留,由是不及。

六月,坚悉发关中兵,以孝宽为行军元帅,率七总管以讨迥。七月,至永桥城(在今河南武陟县西),诸将请先攻之。孝宽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于是引军至武陟。迥遣其子尉迟率兵十万入武德(在今武陟县东南),军于沁水之东。会沁河水涨,两军隔水相持。孝宽在监军高策画下,大破军。孝宽军至邺西,又大破迥军,迥被迫自杀。军士在小城者,尽坑之。继而分兵讨关东叛者,悉平之。

十一月,死。时年七十二。谥曰襄。

孝宽文武双全,谋略过人。久在边境,屡抗强敌。所有谋划,布置之初,人莫之解;及其成功,方乃惊服。虽在军旅,笃意文史,政事之余,读书不止。晚年患眼病,犹令学士读而听之。父母早亡,事兄嫂甚谨。所得俸禄,不入私房。亲族有遗孤者,必加救济。世人以此称之。但在邺城战中,尽坑小城叛军,实属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