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杨延昭》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原名延郎。父杨业,一代名将。延昭幼沉默寡言。儿时,常以军阵为戏,业曰:“此儿类我。”业每出征,延昭必相从。初为北汉供奉官。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随父归附于宋。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正月,业攻应(今山西应县)、朔(今朔县),延昭为先锋,战于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志益坚。七月,业死,为崇仪副使,出知景州(今河北景县)。继因江、淮欠收,命为江、淮南都巡检使。后知定远军、保州缘边都巡检使。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十月,辽兵攻遂城(在今徐水县西)急。遂城城小无备,众皆恐惧。延昭集丁壮护守;时大寒,又命汲水注城外,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攻,辽兵无奈,解围而去。以功拜莫州刺史。次年正月,真宗召延昭,问以边要,对延昭所答,甚为满意,谓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是年冬,辽兵南侵。延昭伏精锐于羊山(在遂城西)西,自北击之,且战且退。及辽兵至伏击圈,伏兵尽起,辽兵大败。以功进莫州团练使。真宗谓宰相曰:“嗣(知保州杨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至此。”五年(公元1002年),辽兵侵保州(今清苑县),延昭领兵援之,尚未成列,为辽所袭,军士多丧失,朝廷将治其罪。真宗宥之。次年四月,辽兵侵望都,宋军败,行营副都部署王继忠被俘,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以御之。时议防秋之策,延昭条陈利害,迁宁边军部署。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诏增延昭兵万人,如辽骑入寇,则屯静安军(在今深县东南)之东。延昭上言:“契丹屯澶渊(今河南濮阳县),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此一远见卓识之建议,被朝廷所拒绝,而与辽订立屈辱之“澶渊之盟”。延昭不顾朝廷反对,独自率骑兵一万,追辽至边界,斩俘甚众。“澶渊之盟”后,知保州兼缘边都巡检使。延昭在州九年,因不通吏事,军中纷争,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诬。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正月,死。时年五十七。

延昭智勇善战,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所得赏赐悉犒军。专心军事,不问家事。出入如小校,遇敌必身先士卒,及胜,常推功于下,故人乐为之用。在边防二十余年,辽惧之,呼为“杨六郎”。河北人民怀念他,当其灵柩南下时,多望而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