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马特

查理·马特

法兰克王国宫相,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8世纪前期的法兰克王国,大地产迅速发展,自由农大量破产,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急速衰落。国王赫里斯塔尔·丕平死后,其妻普赖克特鲁狄斯执掌政权,将查理·马特(丕平另一妻子所生)监禁起来。纽斯特里亚、勃艮第等诸王乘机造反,向东进军。查理得到奥斯特洋西亚贵族的支持,粉碎叛军,直逼巴黎。720年又平定了阿奎丹和弗里斯兰的叛乱,粉碎萨克森人和阿勒曼人的进攻。732年,又在普瓦提埃与图尔之间与入侵的阿拉伯帝国军队进行决战,采取先发制人战术,击退阿拉伯人的数次进攻后,乘胜反击,大败敌人,使阿拉伯人撤回西班牙。此战不仅阻止住阿拉伯人向西欧的扩张,而且保卫了法兰克国家的独立。查理声威大震,得到“马特”(德子)的称号。查理·马特作为封建主阶级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从封建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决定废除墨洛温王朝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实行采邑改革。他将没收叛乱贵族的土地和部分教会土地分给官员和将领,只限本人,不但世袭,且必须履行服兵役和尽臣民的义务(如缴纳租税、交出盗匪)。如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或双方有一方死亡,即收回采邑,分封关系终止。如延续以往的关系,必须重新分封。长此以往,受封者的继承人往往世代享有采邑,采邑变成世袭领地(即封土),但仍保留服兵役和其它义务。采邑改革影响重大,中央把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又封给属下、层层分封,形成阶梯式的封建等级制度。封主有责任保护受封者,受封者必须忠于封主,封建主阶级的内部联系加强了。受封者得到采邑的同时,往往获得对领地上自由人的管辖权,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控制。采邑改革后,骑兵逐渐代替步兵,中小地主力量加强,为后来加洛林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737年查理再度进攻阿拉伯人,收复南方沿海的尼姆和博凯尔等地。同年,国王死,查理不设新王,自己直接统治。740年,查理死前,罗马教主遣使赠以罗马贵族头衔和圣彼得坟墓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