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的由来
春秋时期,孔子有位弟子叫子贡。他很有才能,不仅能言善辩,擅长外交,而且还善于经商,很会管理。他是孔子弟子中很有名的一位。也正因为这样,当时鲁国的一些人对子贡都很佩服。
有一次,鲁国的大夫叔孙武叔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一些官员说:“依我看,子贡比他的老师孔仲尼还贤能呢!”
后来,有的官员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听了后,脸红了起来,笑了笑说:“这怎么说呀,我怎么能与夫子相比呢?”
接着,他解释说:“这就好比屋外的围墙一样。我家的围墙低矮,只有肩膀那么高,只要一探头,就能看清楚围墙里边的情况。可是我老师家的围墙却不是这样,它高高的,谁也看不到围墙里边的情况。如果不从大门进去,就自然看不见宗庙的雄伟,房屋的多样,可是能找到大门进去的人也许很少啊!这样看来,叔孙武叔大夫的那种看法,不也是很自然的么!”
子贡所说的“不得其门而入”,是从否定的方面来讲的。后来,人们多从肯定的方面来考虑,即“得其门而入”,经过紧缩变化,就出现了“入门”一词。“入”就是进入,“入门”就是进入、进门的意思。后来常用它来形容在从事学问、技艺等过程中找到了门径,如:他在某方面已经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