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道家

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道家

先秦时期由老子创立并推崇老子的重要学派,因以“道”为其学说的核心而得名。汉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称之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始称“道家”,列为九流之一。先秦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其他主要人物有关尹、彭蒙、田骈、慎到等。战国至汉初,道家受名家、法家的影响而产生黄老之学,兴盛一时。魏晋玄学以老庄解释儒经,促成了儒道融合。佛教传入中国后,学者用老庄诠释佛典,又有佛、老合流之势。宋明理学虽提倡儒家道统,佛、道并斥,但对道家思想仍有吸收。道家以“道”立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构成和变化。强调“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要“无思”、“无欲”、“无为”、“无知”、“无事”,“为无为而无不为”。其学说与儒、墨两家截然迥异。道家思想源远流长,虽发展中有起落,但始终未消亡。它对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某些思想至今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