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

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

北宋哲学家张载关于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正蒙·太心篇》中说:“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这是张载关于见闻之知和德性所知的基本论点。所谓“见闻之知”,是人的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所得到的感觉和印象,通过它可以认识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律(“理”)。但“见闻之知”有缺陷;首先是感官见闻有限而外物无限,“如只据已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物?”其次是见闻之知不能认识道,“耳不可闻道”,“闻见之善者,谓之学则可,谓之道则不可。”所谓“德性所知”,是人生来心中所固有的,通过主观扩充就可以显露出来的天赋之知,是对世界本质及总规律(“气化之道”)的先天认识。张载说:“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万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见闻之狭;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孟子谓尽心则知性知天以此”(《正蒙·大心篇》)。张载把知识分为两种,区别它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在认识论上有积极意义,但他断言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否认它的感性基础,认为它是生来即有并以纯主观方式即可以识,就陷入了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