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发展·大汶口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发展·大汶口文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泰安县大汶口村,故名。出土有磨制精细的石器,骨饰,骨针等生产工具与装饰器;还有精美的彩陶、乌亮的黑陶、皎洁的白陶,以及红陶、灰陶器皿,种类丰富,包括背壶、高足杯、陶盒、陶壶、陶鬶、三足陶鼎、陶豆陶尊等,其中彩陶器皿的花纹精细均匀,几何图案有波浪纹、三角纹、圈圈纹等,规整脱目;还出土透雕刻花的骨梳与象牙筒,表明当时手工具的发达与艺术水平的提高。这一文化是受到青莲岗文化影响发展而成;并成为龙山的文化的渊源,它距今约4000—5000年间,属于父系氏族公社初期阶段的文化,分布于苏北到山东宁阳、曲阜、腾县、安丘、营县一带。其中江苏邳县大墩子文化遗存中,出土有陶制房屋模型、夯土地面建筑的木质构房屋。基本上具备后代房屋的雏形,当时居民还有随葬牲畜的风气,意味着畜牧业地位的上升,同时还出现夫妻合葬墓与随葬品多寡不均的现象,表明原始公社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后,开始出现贫富分化,原始公社制也趋向解体。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也有不少骨制和陶制工具。农业基本上已是铲耕镰收。日用陶器以灰陶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