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地理文化·褒斜道石门

中华传统文化·地理文化·褒斜道石门

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而得名。两水同出秦岭太白山。褒水南注汉水,谷口在旧褒城县北十里;斜水北注渭河,谷口在眉县西南三十里。汉武帝时曾发数万人治褒斜水道,欲使通漕运而未成;其陆道则自汉以后长时间为往来秦岭南北重要通道之一。《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南则巴蜀,“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时或湮塞,屡经开复。自汉末至五代,南北兵争,双方军行往往取道于此。其后斜谷道废,自褒谷北上者皆由故道出散关。遗迹至今犹存。古道地经陕西汉中市石门。有东汉至宋历代摩崖石刻多处。最重要的有东汉建和二年(148)刻于石门崖壁的石门颂,碑额题“故司隶校尉楗(犍)为杨君颂,汉中太守王升立”,赞颂杨孟文开通褒斜道石门事迹。隶书,书法雄健恣肆。石门摩崖石刻年代较早,保存完整,对研究历史及书法艺术及古交通史均有重要价值。1970年因修褒河水库,全部石刻已移至汉中城内汉台内复原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