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军事文化·城垒

中华传统文化·军事文化·城垒

古代一种重要军事防御工程。指为保卫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而修建的城郭。是我国古代主要防御兵垒之一。起源于五帝时期,在春秋形成筑城高潮,此后历代均十分重视并大量修建城池。城垒多依山、傍水以土夯或砖石建成,城外有护城壕沟或护城河及尘桩、铁蒺藜等障碍设施。夏商城垒多呈单门方形,城外辅以深沟,规模不大。春秋之后,城垒多依地势而建,呈多门不规则状,城中有城,规模越来越大。城垒布局由点发展到面,逐渐形成紧密联系的城垒防御体系。筑城技术亦日益提高,墙体日趋高厚坚固,增设了陴、角楼、门楼、悬门、瓮城、吊桥和城内制高点等设施,出现了水门、水城、羊角城等纵深防御城垒。城垒日臻完善,更具防御性。城垒对冷兵器时代的步骑战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兵器也随着城垒的发展得到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