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学·宋代承用伪《古文尚书》及巨大发展与疑辨·南宋前期理学家的 《尚书》 著作
进入南京,理学比前发扬,理学家阐述自己学术渊源所自的《尚书》的著作纷至沓来。竞按理学观点作出新解释,以清除汉学之说。当然还有理学以外其他学派的著作。于是继北宋《尚书》著作远比以前为多之后,南宋著作又比北宋为多。综计自庆历至宋亡二百三十余年间,见于著录者达二百数十部,宋末成申之辑有《四百家尚书集解》,则作者达四百家之多,不仅拥有近三百年天下的唐代仅有几部《尚书》著作不能比,即自汉至宋初一千二百数十年间仅有七十余部《尚书》著作亦远不能比。其中南宋著作又约及全宋《尚书》著作四之三。这是南宋理学家纷纷撰述以争鸣于时的结果,也引起了非理学各派不甘缄默所使然。
南宋当以庆元年间朱熹学派的蔡沈撰写《书集传》之前的约八十年间为前期,这期间理学家纷纷撰写著作,但没有产生独尊的一家。及嘉定初(1210)蔡氏《书集传》完成,其后的约七十年间为后期,这期间朱学的《蔡传》跻占《尚书》正统,自成一新时期。此处专谈前期各派《尚书》著作。
(1)林之奇《尚书全解》一派。林为理学正传,《尚书全解》系从《尧典》至《洛诰》止。其孙林耕编定为四十卷,则缀拾遗稿补编《洛诰》以下各篇。书以义理为宗,不采汉唐说。确能提出不少创说,为宋学中要著。其门人吕祖谦承其学撰《东莱书说》,撰《洛诰》以下各篇。然吕门生时澜编为《增修东莱书说》,又据同门所杂记师说补足《洛诰》以前各篇。林、吕二书与北宋王安石、苏轼之书,为朱熹所称之四部宋学《尚书》名著。还有私淑林氏之夏馔著《尚书详解》,博采宋学名家,而取于林氏者十之六七。与蔡沈《书集传》被明初并定为科举用书,后《蔡传》独行而此废。但可知林氏一派之书曾被封建王朝作为官定之学。
(2)郑伯熊《敷文书说》所传之学。郑当南渡初年理学一度失衰时起而振兴理学,为门人教授此书,不 “章解句释”,而 “探圣贤之心”,纯为理学治《书》。吕祖谦曾师承其理学,而郑为永嘉人,反理学之永嘉学派学者陈傅良、叶适出郑氏门,不承其理学,而只承其《尚书》说中所传“古人经制治法”之学,以充实自己永嘉之学。郑氏《敷文书说》给了永嘉之学以很深影响。
(3)仍采旧注疏而以理学释经之作。与上述诸人完全蔑弃汉唐注疏只从经文阐释义理之说者不同,著者有史浩《尚书讲义》,黄度《尚书说》,陈经《尚书详解》等,这都是保持旧注疏原有训诂,而以理学观点阐释经义。由于承早期宋学完全摒弃注疏充分发挥宋学的自由思考而使宋学取代了汉学在经学中的地位之后,回过头来觉得文字训释方面还可利用旧注疏因而出现的作品。
(4)庆元以前理学既成风气,在此类主要著作之外,其一般著作见于著录的,南渡至庆元以前还不少。计自南渡喘息已定之后至绍兴末年间见于著录者约十部,绍兴以后至庆之间见于著录之作逾二十部,书大都不获见,已汇录在拙著《尚书学史》,此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