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王室-春秋故事-春秋时代历史

三、安定王室

攘夷与尊王是霸业的一体两面。

除了荀吴的攘夷伟业外,在安定周王室上,晋国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部春秋史,就是周王室的衰落史。周王室虽然威风不在,但是还有利用价值。无论是先前的齐国还是后来的晋国,在称霸途中都以“尊王”为口号,打着王命的旗帜以号令诸侯。虽然周王室的力量不断地萎缩,却仍然顽强地存在。即使是野心勃勃的楚庄王曾经“问鼎中原”,但始终考虑到有晋国和齐国这样的强国拱卫周室,所以不得不放弃取而代之的野心。

到了春秋末期,周室的势力不仅受到外部诸侯的挤压,自身也陷入内部深深的危机之中。

公元前520年,在位二十五年的周景王去世,这是周室内乱的一个导火线。周景王在位的时候,立姬寿为太子。可是这个太子无福享受王位,早早就死了;另一位王子姬猛被立为太子,又称为“王子猛”。

王子猛为什么会被立为太子,这个已经很难考证了。他既不是嫡子,在庶子中也非长子。根据周代立储制度,他被立为太子的机会并不大。如果以后来政局的发展推测,他是得到了朝廷中两个实力派人物的支持,一个是单穆公(当时是卿士的身份);另一个是伯蚠。

周景王还有一个儿子姬朝,又称为“王子朝”。他是庶长子,深受周景王的宠爱。王子朝的师傅宾起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也深得周景王的信任。在宾起的不断鼓动下,周景王在晚年时打算废弃王子猛的太子位,传位给王子朝。

当周景王打算改立太子的消息传出来后,卿士单穆公与大夫伯蚠合谋,准备发动政变,杀掉王子朝与他的老师宾起,杜绝隐患。

不料宾起的耳目众多,事先得知单穆公与伯蚠的阴谋,他秘密地汇报给周景王。公元前520年初夏,周景王以打猎为借口,要求王室高级官员随行。打算先下手为强,铲除单穆公与伯蚠。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周景王还没来得及诛杀单和伯两人,心脏病突然发作一命呜呼了。

周景王一死,单穆公与伯蚠先发制人,马上拥立王子猛为周王。紧接着率军攻打宾起,并将其诛杀。

宾起死了,可是王子朝却逃出了都城。在周室旧官吏的支持下,占据郊、要和饯三个城邑,并且率领甲士开始反击。单穆公与伯蚠抵挡不住,带着王子猛仓皇出逃,周王室的内战全面爆发。

单穆公一面抵抗叛军,一面向晋国政府紧急求援。

在周室内战四个月后,晋国军队在籍谈和荀跞统率下,开始卷入勤王之战。晋军势如破竹,将王子朝的叛军赶出王城,重新扶立王子猛为周王。

然而叛军并没有放弃,很快卷土重来。单穆公与伯蚠的政府军被击溃,前来救援的九州戎人也被叛军击败。这里有个现象很有意思,春秋时代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曾经被华夏族视为洪水猛兽的戎狄,此时已经开始与华夏族融合,甚至成为保卫周王室的一股力量了。

王子猛在返回王城的一个月后去世,有可能死于叛军之手。他的弟弟王子匄被立为天子,史称“周敬王”。

有剽悍的晋军参战,周政府军无疑有相当大的优势。于是频频发动对王子朝叛军的进攻,叛军控制下的据点一个个被拔除。到了公元前519年年初,政府军基本收复失地。在这样一种大好形势下,周敬王与单穆公却做出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

周敬王向晋国方面通报,鉴于叛乱基本被平定,要求晋国从周王室的领地撤军。在周敬王看来,兄弟都靠不住,也不能过分倚赖诸侯国。不然平定叛乱后,晋国军队赖着不走可怎么办呢?

晋国方面倒中规中矩的,好吧。你让我撤,我就撤了。正月初九,晋军全部撤出周王领地。

然而周政府对形势的判断完全错误,他们低估了叛军的力量。

当时拥戴王子朝的政府官员不在少数,看来这个王子朝还是个比较有能力的人。正当他被晋军与政府军联军打得走投无路时,情况忽然出现大逆转。尹邑是周王室一座重要城池,暗中支持王子朝的尹圉设计诱杀拥护周敬王的刘佗,迎接王子朝。

单穆公与伯蚠兵分两路,进攻尹邑,被叛军打得大败。这一战,成为周王室内乱的一个转折点。

此时支持王子朝的势力也在王城内大搞破坏,单穆公与伯蚠商量后,觉得王城也不保险。这里支持叛军的力量很强大,还是先撤出王城,护送周敬王前往刘邑。

王子朝又回到了王城,住进王宫,自立为王。

这样,周王室便形成两王并存的局面。王子朝占据京城,宣称自己为合法政府,并对周敬王连续发动进攻。战争成了一边倒的局面,很快王子朝就控制了周王室的大部分土地。

王室的内战令诸侯国也不知所措,中小诸侯都看晋国的态度。

晋国政府也迟疑了,因为现在出现了两个周王政权,究竟哪个才是合法政权呢?最初是王子猛与王子朝之争,王子猛是太子。可是在周景王晚年时想立王子朝为太子,只是因为突然病死没有实现。现在情况更复杂了,王子猛也死了。他的弟弟成了周王,不过只能流亡在外。王子朝也自立为周王,这件事不好办。

怎么办呢?晋国政府决定派人前往周地考察。公元前518年,晋大夫士弥牟奉命前往调查。到了王城时,他并不进城去,而是在城外向老百姓询问对两个并存王室政权的看法。结果老百姓普遍拥护周敬王,反对王子朝。

周地的平民拥护周敬王,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周敬王是合法政权,而王子朝是篡位谋权的野心家。其实王子朝的势力之所以能盖过周敬王,在于他得到多数官僚阶层的拥护,不过民众未必得到他的恩惠。

士弥牟将调查结果回报晋国政府,晋顷公决定支持周敬王的政权。并认定王子朝的政权为非法,拒绝接待王子朝派出的使臣。

晋国的这一立场对流亡中的周敬王是一粒定心丸。

第二年(公元前517年),由晋国大夫赵鞅主持国际会议,商量安定周室的事宜。

这次会议做出两项决议,第一,各国政府必须向流亡的周敬王提供粮食;第二,计划次年出兵,武力护送周敬王重返都城。

但是晋国却遇到了一些尴尬的事情,到了春秋末期周室早已经是形同虚设。对各诸侯国来说,周王只是象征性的存在,谁去理会他的死活呢?而且晋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下降,霸业摇摇欲坠。齐国已经不把晋国的命令当回事了,拒绝参加这种无聊的会议;同时齐国控制下的莒、郯和徐等国,也没有一个参加会议。

宋国代表乐大心也给晋国一个难堪,公然表示不能向周王室提供粮食,他的理由是:“周王室是主人,我们是客人,哪有主人支使客人的道理?”宋国是深受战祸的国家,乐大心意思很明白,以前我们宋国被人攻打时,你周王室在哪呢?有没有提供给我们援助呢?你是天下之主,我们有难,你不来帮忙。现在你有难了,反倒要我们来帮忙,没门!

晋国大夫士弥牟气坏了,跳起来骂道:“自从践土会盟以来(践土之盟是在公元前632年由晋文公主持的诸侯大会),一百多年的时间,盟军在共同行动中宋国哪一场战争没有参加?哪一次结盟不参与?现在已经决议要共同安定周王室,你们怎么可以逃避?公然违背国际大会的决议精神,这样不行吧?”

虽然宋国最后被迫接受这个协定,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晋国这个霸主当得已经十分勉强了。

周敬王的流亡政府不断地遭到进攻,可是晋国却迟迟不出兵。单穆公急了,派人向晋国政府求援。

公元前516年七月间,在叛军的围攻下,周敬王被迫放弃流亡政府所在地刘邑。王子朝的军队占领刘邑后,将这座城池烧为灰烬。周敬王夺路而逃,一直逃到了滑邑。这个滑邑就是当年的滑国,以前被秦国给灭了。但秦军灭滑后返回途中被晋军在殽山设伏歼灭了,后来滑国便成了周王室的一个地盘。

在周王室频频告急的情况下,晋国终于出兵了。荀跞和赵鞅率晋军进入滑邑,迎接狼狈不堪的周敬王。并且派兵防守战略要地阙塞,以防止王子朝军队的突入。

在晋军的支持之下,周敬王于十月十六日在滑邑集合流亡政府军,准备与晋军联手打回王城。在晋军的参战下,联军打得十分顺手。十一月十一日,荀跞和赵鞅指挥的晋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夺取巩邑。

强大的晋军很快改变了战争的局面,原来效忠于王子朝的召伯盈突然反戈一击将王子朝赶出王城,王子朝与一帮大臣狼狈逃往楚国。

十一月二十三日,周敬王终于回到首都,重新执掌大权。大功告成之后,晋军只留下成公般率领的一部分军队协助戍守,其余全部撤回国内。

但是周王室的内战并未因此而结束。

王子朝逃亡到楚国后,发表了一份声明,谴责周敬王政权的两个核心人物,即单穆公与伯蚠。认为这两个人“搅乱天下,倒行逆施”,并批评晋国政府出兵协助他们,乃是放纵这些野心家无边的欲望;同时,王子朝也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做出辩护,周朝的立储原则是:“如果王后没有嫡子,就选立年长的庶子;如果遇到庶子的年龄相同,则选立有德者。”由于周景王嫡子早夭,只能在庶子中选择接班人。王子朝认为自己作为庶长子,理所当然是王位的继承人。可是当年周景王在世时,并没有将王位传给他呀,所以王子朝指出“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意思就是天子在选立接班人时,要考虑制度规定,而不能出于自己的偏爱;公卿大夫在拥立王位继承者时,不能掺杂自己的私心。这是周代数百年来的一个不变的原则,王子朝其实暗中批评周景王在立储上的失误。

这份声明是王子朝为自己政权合法性的辩解,可是他却做错了一件事。他在这份声明中除了攻击单穆公与伯蚠外,还责备晋国政府没有道义原则。鲁国大夫闵子马评论说:“王子朝一心想当天子,既批评周景王,又得罪了晋国,无礼到极点。就算文辞再精彩,又有什么用呢?

周敬王政府开始对王子朝集团打击分化,追随王子朝逃亡到楚国的一些周室大夫向周敬王政府投降,其中包括王子朝的重臣尹氏固。

不料到了公元前513年,在单穆公与伯蚠的共同策划下周王室逮捕并杀害了一批以前追随王子朝的官员。其中包括反正的尹氏固,还有将王子朝驱逐出都城的召伯盈。

周王室这一屠杀行径不能不说十分短视,其结果就是使得王子朝的一些旧臣铤而走险,重新走上叛乱之路。在尹氏固和召伯盈被杀之后,王子赵车害怕遭到报复,索性起兵,占据郓地与周室抗衡,但是周室军队很轻松地镇压了这次叛乱。

为了防止叛乱分子东山再起,晋国组织各诸侯国的军队轮流戍守周领地。周政府一方面害怕叛军卷土重来;另一方面也担心诸侯军队长期驻扎在此,尾大不掉。便向晋国提出来,不如让各国出人力来帮助修筑城墙,这样就可以免除各国的守戍之苦了。

晋国执政魏舒同意了,便向各国分配修城任务。这次筑城中齐国依然缺席,齐国故意等到筑城结束后才姗姗来迟,这是在挑战晋国的霸权。

周敬王政权得到晋国的支持,又在诸侯国协助下修筑起坚实的城防。王子朝想要复辟的难度很大,除非依靠楚国的帮助。

然而令人没有料想到的是,在公元前506年,楚国居然被吴国打得大败。甚至首都也被吴军攻占,楚昭王落荒而逃。曾经是巨无霸的楚国,几乎亡于吴军之手。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楚国自保不暇,更谈何来帮助王子朝复辟呢?

吴军击破楚国,这为周王室铲除心腹之患创造了难得的机会。周王室借着楚国战败之机,派人进入楚国杀死了王子朝,割下了他的脑袋。

王子朝死了,周王室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很快周敬王与其官员又将开始新一轮的流亡生涯。

王子朝之死,成为王室内战的导火线。

公元前504年,王子朝的余党在儋翩的领导下,对周敬王政权发难。这次叛乱的爆发,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背景。儋翩的反叛得到了郑国政府的鼎力支持,而郑国也成为入侵周室的主力军。

楚国在吴楚战争中的惨败,预示着一个新的混乱时代的到来。郑国借楚国惨败之机,吞并了一直倚靠楚国生存的许国。并且支持王子朝的余党在周王室王畿制造动乱,郑国军队进攻周领地的冯、滑、胥靡、负黍、狐人和阙外六座城邑。郑国此举,公然与支持周王室的晋国政府唱对台戏,也是挑战晋国在中原的霸权。

晋国一方面指使鲁国出兵攻打郑国,一方面派兵入援周王室。然而周敬王在叛军的进攻下惶惶不安,仓促逃出京城,又一次开始流亡生涯。

儋翩的叛军在公元前503年年初攻占仪栗后,成为强弩之末,晋国出兵是周王室反败为胜的关键因素。四月,单武公(单穆公的儿子)与刘桓公(伯蚠的儿子)率周室军队在穷谷一役中挫败了叛军的进攻,此役成为周王室内战的转折点。这年的年末,在晋国将领籍秦的护送下,周敬王重新返回国都。

第二年(公元前502年),单武公率军攻克了叛军控制的重要城邑谷城,紧接着又占领简城;刘桓公则收复了仪栗,又在盂邑击败叛军。至此,周王室内乱全部结束。这场内乱从公元前520年爆发,至公元前502年结束。时间跨度长达十九年,是周王室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内乱。晋国在霸业式微之时,在勤王事业上仍然取得了重大胜利。只是周王室已经彻底没落了,在中原的政治影响力尚不及一个中等诸侯,这也使得晋国政府“尊王”的胜利并没有带来实质好处。